第12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减灾 潜力无限
胡文鹏

近日,我国华东、华南沿海迎来新一轮暴雨考验。面对自然灾害,及时的预警体系能让无数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周密的应急预案,能让多部门竭诚配合,减少灾害损失;完备的灾后防疫,能让疫情灾情得以遏制,防止灾害蔓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科技无疑能极大地提升人们预知灾害、应对灾害、战胜灾害的能力和几率。

由此,在防灾减灾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应当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其中的当务之急,就是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科技研发要加快进行,以防灾减灾为方向的有关成果要加快推广,最大限度地将科技之力转变为防灾之利。

防灾减灾的科技研发,要始终坚持以实践应用为首要目的。此次发生在多个城市的内涝,时时出现一幕令人揪心的场景:一位忠于职守的环卫工人,在齐腰深的水中用脚摸索下水井盖的位置,这样的方式不仅低效而且危险。能否为城市易涝路段的下水井盖装上自动定位装置,让环卫工人便捷找到井盖位置?能否为井盖设置智能化系统,当雨量过大而下水速度过慢时,就会自动开启并警示来往路人?单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些想法的实现似乎并不难,但国内目前鲜有城市在实践中将其变成现实。排除成本因素,相关科技研发的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防灾减灾的科研成果,要始终坚持以加快推广为重点方向。今年以来,多地同时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由此产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还带来了一定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暴露出在灾害面前,我们还存在着动态监测不到位、现场疏导不及时、信息更新不充分等薄弱环节。而据了解,以TD—LTE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可将灾情一线的最新动态,无延时地以高清视频的形式传回后方,以供研究者作出精确判断,供决策者作出周密部署。这一成果,值得推广。无数实践证明:应对举措中科技成果应用的频率,与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成反比。此前,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推广的15万套滑坡灾害监测仪器,成功预报数百起滑坡灾害,避免了近万人的伤亡;研制的多种滑坡灾害应急治理新技术方法,使抢灾效率提高50%至200%。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防灾减灾的科技成果,正是人们利用智慧和汗水,凝聚而成的“物”。只有研发目的更为明确,成果推广更为广泛,科技才能为人们抵御灾害提供更为坚厚的盾牌,科技之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