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扩大内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任务,而且对于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工作,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区域发展的增长格局、目标任务、区际关系、调节机制等都呈现出积极变化。一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格局从过去东部地区“一马当先”向各区域协同并进转变。改革开放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十一五”时期,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至1个百分点。二是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转变。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方面,从过去更多地关注缩小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与人口、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且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三是区域发展的区际关系从不够协调向更加协调转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确立,使各个区域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调动,自身的比较优势都得到发挥,区际关系更加协调。四是区域发展的调节机制从相对单一的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转变。区域管理模式从以行政区管理为主向行政区、经济区管理并重转变,各类跨行政区的经济区、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大量涌现,突破行政区界限的资源要素整合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由于受已有发展基础影响,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在拉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东部地区还有差距。二是区域间低水平竞争和重复建设依然存在。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要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为保障,切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区域经济规划。可考虑制定适宜的倾斜性政策。尽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07年之后有了明显提高,甚至中西部个别省区的经济增长超过东部地区,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地区间差距仍呈现持续扩大之势。这就要求国家在东、中、西部全面发展的格局下,继续发挥东部地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具体来说,要充分运用财政杠杆,完善均衡政策体系,确保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财政融资手段,鼓励私人企业向欠发达地区投资;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系统,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外,应以当前实施的区域规划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

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优势各异。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应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苦练内功,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注重推进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战略合作,形成联动和带动效应,培育区域经济增长。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同时,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应当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更新设备和提高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创造出一条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处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应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重点推进城市群、城市带、经济区发展。东部地区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先行优势,应注重发挥技术创新对培育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作用,将优势产业向高端延伸、将龙头企业推向全球市场。

三是创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和产业配置中的作用,使生产要素向低成本高效益的区域和产业流动;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协作。率先发展的东部要搞好对中西部的“对口支援”工作,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探索建立长期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新机制;加强行政区划研究,解决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矛盾,如果现行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可考虑通过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比如,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就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尝试。

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架构。“十二五”时期,要把建立健全区域政策体系和加快立法进程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围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着眼于探索更加有效的区域治理方式,加强区域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规范有序、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体系。要加快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框架。

(执笔:王 杰 乔香兰 王 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