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海发展成就蓝色梦想
——青岛市全力打造西海岸经济新区纪实
胡考绪 来 洁 刘 成

本报记者 胡考绪 来 洁 刘 成

2096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5000平方公里的内海海域、282公里的优美海岸线、距离青岛市中心90公里的区位优势,这里就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青岛面向全球发展,探索海洋经济,打造区域性国际都市的又一力作。

这个新区未来是个啥模样?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经济新区(青岛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大勇指着繁忙的码头工地,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将再造一个青岛港、再造一个青岛主城区、再造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量。”

扩容——

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青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和核心区,也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地方合作先行试验区。1994年,青岛“战略东迁”,主城区扩展到了崂山脚下,城市空间基本饱和,产业升级受阻,功能释放受限。

怎样打破瓶颈实现“蓝色跨越”?决策者把目光投向胶州湾西侧。“规划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面向全球发挥青岛本土优势,探索科技兴海模式、引领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告诉记者。

西海岸经济新区蓝图将如何描绘?一轮又一轮的调研后,“一核双港、九湾六区”的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逐步成形。“一核”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核心区,包括青岛保税港区、青岛开发区、胶南主城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双港”即青岛前湾港和董家口港,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九湾”,即从前湾港到董家口港绵长海岸线上分布着的9个海湾;“六区”包括保税功能拓展区、国际经济合作区、董家口经济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古镇口服务保障区等经济功能区,绵延西海岸自北向南的广阔区域。

“西海岸经济新区将整合西海岸港口、园区、产业和政策等各方面优势,吸引高端要素科学集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破原先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速要素资源合理自由流动,实现统筹发展。”张大勇说。

主打——

唱响蓝色主旋律

青岛以港兴市,港口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有着特别的分量。2000年,业务快速扩张的青岛港将主体从老城区迁往西海岸的前湾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20平方公里的前湾港已经寸土寸金。于是,具有天然良港优势的董家口进入人们视线。建成后的董家口港年吞吐量将达3.7亿吨,与目前青岛港吞吐量相当,而港区面积却高达72平方公里,相当于前者的3倍多。

这么大的港区能做什么?“前湾港是一个装卸港,但因为空间不足,临港的资源配置、战略物资的储备功能相对薄弱,没有形成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说。董家口港的港口功能不再停留于装卸进出,更重要的是物流配送、市场交易、保税储存以及金融服务、市场、贸易、储备。明确了董家口港的建设定位,也为青岛港腾出发展空间,使之可以集中发展集装箱业务,两港之间也实现了优势互补。此外,在港区外还规划了235平方公里的董家口经济区。预计5年后,董家口将形成一个25万人的新城,地区生产总值将达500亿元,初步实现海陆统筹、港城统筹、城乡统筹。

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一北一南犹如磁石的两端,吸引着产业要素的聚集。西海岸经济新区将全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构建“531”海洋特色产业体系——做强海洋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高端石油化工产业、航空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临港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三大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保税港区是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之一,这里已经聚集了4900家中外企业,设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吸引了20多家国际航运巨头在此设立区域性分拨中心。“西海岸规划将保税港区的空间大大拓展。在前湾保税港区9.7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构筑了胶州湾片区、董家口片区两大保税功能拓展区,总面积扩展到约110平方公里。这将使得保税港区此前受空间限制的出口加工、研发、展示、检测维修等功能得到充分释放。”保税港区管委会副巡视员戴磊说。

青岛西海岸拥有282公里的优美海岸线,高端旅游产业将是西海岸经济新区未来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风光旖旎的灵山湾 建设了面积为28.5平方公里的灵山湾旅游度假区。截至目前,已先后入驻总投资160亿元的高端旅游大项目。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副书记、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说,“灵山湾旅游度假区是胶南市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北方第一的旅游度假胜地。”

升级——

第三代科技园区

尽管西海岸经济新区有辽阔的开发空间,但青岛市委、政府还是选择了新型园区的建设发展模式: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以“园”兴“城”,以“城”促“园”,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并依托互联网实现全球信息的共享。

位于西海岸中心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青岛信息谷,正在将第三代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变成现实。青岛光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刚给记者讲述了第三代科技园区的特点。“光谷科技园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平台,推动青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这里是国际光缆的登陆点,有山有海的宜居环境也适合IT业年轻人创业。光谷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今年将完成16万平方米,引入150家企业。”彭刚说。

有点让人意外的是,软件和服务外包园区规划的500亩地原本是房地产用地。“房地产用地转作产业用地,政府舍弃了很大利益。但是,这样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在我们可以在这里创造几万个就业岗位,产值达到100亿元。”彭刚说。

房地产用地不仅可以转为产业用地,还变身为教育用地。投资1.5亿元建设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里,红绿相间的操场和碧蓝如洗的室内游泳池令人眼前一亮,这里不仅是学生们的乐园,在课余和周末时间也是小型公共活动中心。西海岸把教育设施打造成新区开发的“核”,围绕着它进行产业开发,摒弃了先开发、再做生活配套的老路。据统计,西海岸共调整了黄岛区2679.1亩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为建设保障性住房和科技产业载体,扩大了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比例。

开放——

自由贸易区

10平方公里的中德生态园内,8个组团仿佛8块采撷自崂山的鹅卵石,轻灵散落在青山翠谷之间。别小看这生态园,它可是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经过多次商谈后签署了政府备忘录的项目,两国政府总理都十分关注。

“10分钟内,组团内通过走路、骑自行车,可以从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没有机动车。700万平方米的建筑实现100%的绿色。”中德生态园管委会综合处高伟用具体的例子讲述着生态园区的魅力。

按照中德生态园生态指标体系,这里的万元GDP能耗是0.23吨标准煤。高伟说:“8个组团都有自己独立的能源中心,以天然气发电为主,其余部分辅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实现冷、热、电三联动,用信息技术保证精准供应。”

中德生态园不但制定生态标准和推广绿色建筑,还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按照规划,产业用房占到45%,年内将完成总投资6亿元的20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德国中心及电动汽车研发基地等10个项目。中德生态园的建设,为推动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借鉴。商务部批复了西海岸经济新区《关于设立中日韩国际合作创新产业园的报告》。不久,毗邻中德生态园,中日创新产业园、中韩创新产业园也将蓬勃兴起。

张大勇说,“西海岸有190平方公里的国际经济合作区。下一步,青岛飞机直航到哪个国家,我们就在这里设立针对这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教育合作区。”

成立仅半年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正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新引进内资过亿元、外资过千万美元的项目38个,总投资1100亿元的60个市级重点工程已开工21个。中石化液化气综合利用、年接卸300万吨LNG等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都在建设推进中,国内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竣工并起航,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20万吨矿石转水码头已经建成……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外贸进出口过百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近500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