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调研之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农业根基
“水袋子”变成“聚宝盆”

7月初,咸宁市普降特大暴雨,该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菜农王兰球却没有像往年一样去自家的菜地排涝救灾。他家34亩南瓜、冬瓜和包菜已经进入采摘期,他正忙着在网上发布出售信息。

在记者的要求下,他开着新买的小轿车带着记者前往他家的菜地。“以前这里是一片低洼地,名副其实的‘水袋子’,老百姓的伤心田。现在你看,渠道通畅,蔬菜产量高,而且道路修得这么平整宽阔,货车随时可以进出,种出来的东西不愁卖。”一路上,王兰球对新建的道路和水渠赞不绝口。

如果不是老王提醒,记者实在感觉不到身处一片涝洼地中,虽然暴雨如注,但王家的菜地基本没有积水。王兰球说:“你想象不出,过去这片地,七高八低,一下雨就存水,也没有平整的路进来,水深能到脚脖子,涝了蔬菜烂在地里,一旱就浇不上地。”

今年初,王兰球花了几十万元买了新车,盖了新楼。“一亩蔬菜纯收入能有5000元。”王兰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蔬菜要用小车转运到公路边,光这笔费用每亩就节约了300多元。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北有寿光,南有嘉鱼。山东寿光是北方的蔬菜基地。我们嘉鱼是南方的蔬菜基地。这里的蔬菜大都运往了南方各省市。”

2010年,嘉鱼县被列为湖北省13个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之一。两年来该县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治理,形成了“千亩成块、万亩成片”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精细蔬菜基地和苗木基地等特色板块基地渐成气候,每年为项目区农民增收1800万元。

不光在嘉鱼,记者穿行于咸安、赤壁的一个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时刻能感受到“真金白银”的投入,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

在赤壁市黄盖湖畔的余家桥乡大岭村,同一个村庄,同一个地块,土地整治前后,当地农民真切地感受到由此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该村村民黄建国给我们算了一笔收入细账:他家有28亩多地,土地整治前,一年种一季水稻,亩产不到350公斤,全家一年的收入不到2万元。土地整治后,耕地连成片,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发展稻虾连作,今年他家水稻预计亩产增收超200公斤,再加上稻田里的龙虾收成,现在他家一年的收入达12万元。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周边老百姓很是满意。”余家桥乡党委书记李军平介绍说,2009年9月,该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成为该市首个将土地整理与血防工作有效结合的综合性项目。通过对农田的整治改造,新增耕地面积近31公顷。同时,通过对沟渠的合理布局改善区域内的水流状况,增强项目区农业兴地灭螺的能力,达到了防治、控制、消灭血吸虫病的目的,惠及沿线近万名群众身体健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