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首个全省域的综改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作为资源型经济的典型代表,目前,山西省在创新投资管理、用地保障、医药卫生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2010年底以来,山西省紧锣密鼓地筹划并实践着一条全新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各级政府都开始进行“跳起来摘桃子”的尝试。综改试验的氛围在三晋大地上日益浓郁,转型的初步成效也已逐步显现。
综改试验区的灵魂是先行先试。
山西省选择了11个县(市、区)作为省级综改试点,赋予“一市一县”先行先试权力,每一个试点地分别推进不同领域的改革。
为破解发展难题,山西省各地市、各部门都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朔州市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批复露天采矿用地“以征代租”改革方案,推动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探索盐碱地有序开发。
在太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10个工作日减少到30天至45天。这一成果来源于太原市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的体系化、信息化改造。
……
截至目前,“山西省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围绕创新投资管理、用地保障、医药卫生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告诉记者。
山西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探索一条资源型经济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这正是该省产业转型的核心所在、难点所在。
在“一市两园”、标杆项目、“项目落地年”等政策带动下,山西的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进展迅速。目前,全省共选择了12个循环经济园区、10个科技创新园区加以重点扶持。
一年多来,山西产业转型的亮点频现,以煤为基,多元循环发展的产业形态雏形初现。2011年,山西省非煤产业投资增长40%,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7%,为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高于工业平均增幅。
如今,山西正朝着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的方向阔步前进。
山西省在编制的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生态修复、民生改善、城乡统筹与产业转型并列,作为综改区建设的4大任务。
茵茵的绿地、美丽的游园、大片的森林公园成了太原市昔日重工业集中区西山地区的新面貌。山西全省上下达成一致共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各地市千方百计地推动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近日,记者在山西省体育局获悉,预计到今年9月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提前实现国家“十二五”设立的既定目标。
在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领域,山西各市县都下足了力气,实实在在地做出了成绩:阳泉市制定了城乡“七个一体化”的目标,并已经重点实施了16项工程和6项改革;长治市围绕“一核双圈”城镇化发展布局,开工建设了上党城镇群路网工程;晋中市重点在保障性住房、校舍改造、学前教育、卫生等方面筛选了一批事关百姓生活的项目,予以积极推进。
转型是个艰难的过程,目前山西已经找准了方向,认清了目标,在综改区建设、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和踏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