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某品牌奶粉的婴幼儿产品查出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调查发现,原因是奶牛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此前,也有其他乳企的产品查出黄曲霉毒素,公司解释为奶牛食用了因天气潮湿而发生霉变的饲料。
在这两起奶粉事件中,问题源头都指向了奶农。这些事件确实跟奶农饲养奶牛的饲料不合格有关,但一味谴责奶农、指责乳品企业逃脱职责,是无法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的。
乳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奶农与乳品企业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令奶农更多地关注眼前的利益。与此同时,乳品企业也没有充分考虑奶农的切身利益,没有给予奶农必要的技术指导,更没有建立对鲜奶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乳品企业、奶农本应顾及彼此利益,加强协作配合,如果因利润分配不合理,导致双方各扫门前雪,乳品出现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此,笔者建议,应在对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乳品企业加大惩处的同时,加快建立乳品企业和奶农的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奶牛饲养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中国乳品行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引导乳品企业和奶农牢固树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经营理念。国内乳品企业不景气,也会导致奶农利益受损。进口奶粉大量涌入国内,导致国内奶业发展受到限制,奶农就会被挤垮。同时,如果奶农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他们要么减少养牛,要么选择掺杂使假换取利润,这也必然会伤害到乳品企业的利益,甚至葬送企业的发展前途。
二是要建立完善鲜奶价格形成机制。要引导乳品企业适当提高鲜奶价格,规范鲜奶收购,让奶农能够在乳品企业获得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乳品企业和奶农利益共享。可推进订单生产,建立鲜奶价格与乳品价格的联动机制,推动奶农与乳品企业齐心协力应对乳品市场价格波动。
三是要建立完善乳品企业对奶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地政府要帮助指导乳品企业建立奶牛养殖基地,推进奶牛饲养的规模化,大力推广“乳品企业+奶牛基地+奶农”模式,通过乳品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奶牛基地的发展壮大和奶农收入的持续增加。
四是要促使乳品企业强化鲜奶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要参照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除政府相关部门建立鲜奶质量监测平台外,各乳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做好乳品源头监管。
(作者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