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季度,“盈利预增”公司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统计显示,虽然大盘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跌幅超过10%,但半年报预增的个股、特别是预增30%以上的个股,平均涨跌幅却是正4.38%。因此,投资者选股应向实实在在的盈利增长看齐。
在我们看来,选股逻辑的转变,有着一定的市场原因。
首先,多项政策出台努力引导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监管层的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价值投资的意义,沪深两大交易所也连续颁布了多项新政,限制“炒小”、“炒新”。在此背景下,垃圾股逐渐丧失了“壳资源价值”,价值投资的意义日益凸显。
其次,宏观环境导致行业“百花齐放”的特点不再。市场在上升通道时,每个行业都能看到增长,增长本身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市场也常常表现为“你方唱罢我登场”,行业轮动的特征明显。而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由于持续增长的行业不多,因此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也得到了各方面更多的关注。
再次,散户的撤退和机构投资者的挺进也在改变着市场参与者的结构。来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统计显示,券商客户保证金陆续转出,散户相继离场。相反,机构却在进场。有统计显示,包括公募基金和专户投资在内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很快将超过2007年的最高点,不少公司总管理份额和净值规模双双创出历史新高,这还不包括日益增长的社保基金、不断攀升的保险公司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放大的QFII配额等。机构投资者日益成为市场的主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下行通道中,机构持股呈现“抱团”趋势。统计显示,虽然大盘下跌幅度不小,但基金的仓位仍然很高,主要原因便是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而机构不断买入的正是那些盈利增长的个股,买入行为推升了股票的价位,高增长个股的预期很快在股价上得到了体现。这也是很多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幅跑赢大盘的原因。
无论如何,瞄准“盈利预增”公司是过去几个月中最应该采取的选股方法。至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还能持续多久,我们尚不能肯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上述分析的逻辑是客观的、长远的。如果分析的一些背景因素仍然维持不变,那么,追求盈利增长个股的惯性还应该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作者单位: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数量化投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