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港澳台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风考验香港应对灾害机制
本报记者 毛 铁

7月24日上午9点,记者在上班时间致电香港的黄先生,黄先生所在的公司竟没有一个人上班接电话。打通黄先生的手机,黄先生告诉记者,他还在家里,原因是“韦森特”台风袭港,香港天文台已经挂出了“十号风球”。

“挂风球”是香港应对热带气旋(台风)来袭的预警制度。“风球”分为一号到十号,一号风力最小,十号最剧烈。

7月23日23时20分,香港天文台挂出“九号风球”,到了24日0时45分,改挂“十号风球”,这是香港台风警告系统里的最高等级。“韦森特”是香港自1999年以来经历的最强劲风暴。

悬挂“风球”迅速预警

多年来,香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挂风球”预警机制。

香港对台风的预报发布始于1884年。当时,每逢台风到来时,香港天文台用鸣炮等方式向居民和海上的船只发出预警。20世纪后,当香港天文台发出台风警告时,政府建筑物(如警署等)和天文台的信号站,都会悬挂表示台风信息的“风球”,通知市民预防。后来,信号站悬挂“风球”已经取消了,但香港市民依然习惯称天文台发布的台风警告信号为“挂风球”。

“风球”一旦挂出,台风信息就立刻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各种传播手段,迅速向全港市民预警:电视时刻把“风球”标志挂在屏幕上,电台每隔几分钟就会播报有关台风的最新情况,住宅楼的物业管理部门在大楼门口树立“风球”警告牌,地铁、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也会在显眼的地方摆出“风球”警示标志。在挂出“八号风球”之前,香港天文台一般会提前两小时发出预警,使市民及公共交通等有关机构能提前做好准备,许多公司开始陆续让员工提前下班,以减轻公共交通的压力。

进入程序有条不紊

根据不同的“风球”,政府及有关机构启动不同的应对程序。“一号风球”表示台风可能影响香港,市民应当戒备。“三号风球”表示有危险,首先采取措施保护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小朋友。教育局会根据《热带气旋及持续大雨幼稚园及日校适用的安排》,宣布所有幼稚园停课。

当挂出“八号风球”时,香港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按照既定程序,机关停止办公,股市休市,学校停课,公共设施暂停开放,公共活动暂停,航海交通全面停航,大部分巴士暂停行驶,铁路系统在疏散人群后减少班次。三级应变措施启动,救援部门24小时待命。民政事务总署在社区体育馆、大会堂等政府设施里建立临时庇护中心,为街头露宿者及有需要的人提供临时住所。香港运输署特别提醒的士司机,台风袭港期间不可收取额外车资,收取超过规例中订明的收费即属违法。

在“八号风球”下,香港大部分公司停止办公,绝大部分公司都允许员工留在家中或者让员工提早下班。但这并不是政府强制的。特区政府劳工处制订的《台风或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守则》,要求雇主和雇员就台风来袭时的工作安排和应变措施,要预先达成协议。劳工处特别提醒雇主,当挂出“八号风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让非必要人员分批下班,以保障雇员的安全和减轻交通拥挤。

查找问题迅速改进

“韦森特”袭港期间,大树被连根拔起,一些建筑棚架被风刮倒,街上空无一人,仍有少数水浸情况,但是没有市民死亡。民政事务总署在各区共开放24个临时庇护站,共有268人入住。

位于港岛上环的海味街过去曾是“水浸黑点”,店铺多次被水淹浸。2009年,政府在上环海旁建设了有地下蓄洪池的抽水站,现在情况大大改善。一家海味店的老板对前来视察的特首梁振英说,虽然这次“韦森特”袭港带来连场暴雨,但他的店铺丝毫无损。

7月24日,“韦森特”台风警报解除后,政府随即向社会通报灾害情况。据特区政府新闻网披露,在台风袭港期间,政府收到一宗山泥倾泻报告、7宗水浸报告及1000多宗倒树报告。截至当日上午9时30分,共有129名市民在风暴期间受伤,前往公立医院急症室求诊,其中72人需留院治疗。

“韦森特”袭港期间,港铁因倒树而导致铁路电缆被压,列车运行受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要求港铁3天内提交报告,交代事件,说明情况,研究改进措施。

新界约350公顷农地受台风影响。7月25日,渔农自然护理署宣布,受“韦森特”影响而导致严重损失的农户,7月26日至8月3日可申请紧急救援基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指出,天文台的预警系统发挥功用,让市民、商户和公共服务机构作好准备,所有前线和后勤人员,在恶劣天气下紧守岗位,以专业态度处理各种危急事故,为市民做好服务,使台风“韦森特”的影响减至最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