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调外治”干劲增
本报记者 夏先清

不打针不吃药,成都军区某装甲旅通信连连长张海涛的“病”好了。

前不久,记者在训练场见到张连长时,他一改往日愁眉苦脸的模样,拉着记者就聊了起来。“刚当连长的时候,工作千头万绪,从天亮忙到熄灯也没消停。即使是晚上躺在床上,还要想着上下半夜各一次的查铺查哨。那个时候只觉得除非有分身术,要不然谁也干不好。”

这种心理状态下工作如何能干好?旅党委决定给全旅干部“号号脉”。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生病”的不止张连长一人,许多干部都存在“吃不香、睡不好”的“病态”。97名基层营连干部中,近70%的干部“压力太大,怕出纰漏”。对问卷调查各项数据进行梳理后,一张“病情诊断书”放到了旅党委会议桌上。

“诊断书”发现,近年来,由于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更高、新装备急需形成战斗力、新战法亟待实践检验、安全工作标准更严等原因,多重压力导致许多干部身体和心理出现各种“病态”。某连指导员曹永昌仅对安全工作带来的压力就有如此感受:“以前工作虽多也就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现在就连晚上‘两眼一闭还得提高警惕’,睡眠不好第二天当然无精打采。”

对症下药方能标本兼治。旅政委陈江说:“基层干部之所以感觉工作压力大,一方面是来自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主观因素。”他分析出了3种“病因”:一是有的干部能干不愿干,只是安于现状,想换轻松岗位,工作一多就限于应付;二是想干不会干,个人能力有限,工作起来很吃力;三是该干不敢干,畏首畏尾怕出问题。

找到“病因”,开出“药方”,治“病”救人。第一剂“药引”便是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引导干部们正确面对压力;组织新任排长进行任职培训,提高能力素质,由常委和机关干部下营连帮带新任职营连主官,提升他们的统筹管理能力;“不计前嫌”用能人,大胆使用一些受过问责或处分的干部,“一视同仁”卸下干部“不敢干”的包袱。

同时,该旅建立起解难帮困机制,为家庭有困难的官兵解燃眉之急;增进官兵与家属间的理解,消除后顾之忧;完善官兵活动之家,让官兵们通过文娱活动释放压力。

经过“内调外治”,张连长统筹管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工作压力小了,脸上的笑容又绽放开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