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科技强 豫东粮满仓
本报记者 王 伟

李守谨是河南西华县东夏岳庄村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顶着骄阳给玉米追浇二遍水。伴随着马达的突突声,碗口粗的管子里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老李说,“时令不等人,庄稼不等人,今年旱得厉害,多浇一遍水多一分收成。再说,现在浇地也方便多了,有深水井、潜水泵,我这10亩多地两三天就能浇一遍。”

而在10年前,老李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给庄稼灌溉。“大田里机井太少,有时要排上一个星期的队才能轮上浇水。没办法,我们就自己凑钱打压水井,一个人一天最多浇1亩多地,旱情重的时候根本就浇不过来。”

李守谨所在的东夏岳庄村,位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内。举目望去,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很是壮观。村党支部书记马全功告诉记者,“全村新修了40多座高标准桥涵,排涝效果明显。300多亩过去的低洼田,现在已是高产田。大田里修了5公里的水泥生产路,下再大的雨也能保证农资运得进、东西运得出。选种、播种、施肥、防病、收割都统一进行,今年这块地里的小麦收成平均比其他地块高出120斤,想不丰收都不中。”

在东夏镇刷卡喷灌项目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镇长王树文告诉记者,全镇共有5.27万亩耕地。在中央及省市财政的支持下,他们近年来先后完成了1万亩高标准基本良田和3.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已经做到50亩地一眼高标准井,全乡两三天的时间便可灌溉一遍。而刷卡灌溉更便捷,老百姓插卡便能浇地,每亩的灌溉费用也可由9元至12元降到3元至4元。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地处黄泛区中心,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今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尤其是近年来,河南围绕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建设,坚持政策兴粮、科技兴粮、投入兴粮,实现了粮食生产持续高产稳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多年来位居河南各市第一。今年,周口夏粮总产突破了110亿斤。

为了更好地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周口有关部门在补贴发放上做足了文章,基本做到了足额、及时、准确。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连续6年恢复性增长,2011年达到1720多万亩,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一年。2011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2.6万亩,比上年增加近47万亩,增长44%,涌现出800多名种粮专业大户。2000年以来,周口市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总投资18.82亿元,共完成土地治理项目228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17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8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12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36万亩。

40多岁的种粮大户王庆伟是淮阳县冷庄村地保姆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高中毕业就在家种地。现在,他们的合作社共承包4800亩耕地,今年预计能获得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 (下转第三版)

(相关报道见五版)

(上接第一版)说起种粮的10年变化,王庆伟滔滔不绝,“10年前我们这里最多的是手扶拖拉机,现在我们合作社有2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一天能犁200亩至300亩;过去喷洒农药是手压式喷雾器,一天也就喷10亩地,现在我们合作社的大型施药机一天能喷洒300亩至400亩地;以前靠小型喷灌机灌溉,今年我们买了4台绞盘式喷灌机,一台一天能浇灌300亩地;收割机更不用说了,10年前我们村只有一台收割机,十里八村的来看稀罕,现在仅我们合作社就有40多台,我们曹河乡有1000多台,是远近闻名的跨区作业大乡,百分之百地实现了机械化收割。”

朱建中曾当过县种子站站长,退休后担任了河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在种子行业干了几十年。他告诉记者,10年前周口推广的先进品种“周麦-9号”,“豫麦18”等,产量也就在350公斤至400公斤,当时算很高产了。现在,全市已经推广了50多个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像“周麦-22”、“百农矮抗58”等,抗倒伏、抗病虫害及各种适应性都要好得多,产量也都超过了500公斤。而且现在小麦种植更多的是订单生产,有做面包的高筋麦,有做面条的中筋麦,还有做方便面、馒头用的弱筋麦,根据订单选良种。如今,良种覆盖率在周口达到99%以上,其中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更达100%,良种在农业高产稳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周口市还开展了沃土工程、植保工程、普及测土配方、病虫害综合监测防治、适时收获等配套技术20多项,推广应用率都在90%以上。就此,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表示,“我们着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服务体系‘两区一体系’,就是要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向土地规模集中要效益,向科学种植要效益,向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要效益。”

周口10年粮满仓的背后,是农业生产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委书记徐光说,“粮食是周口的骄傲、周口的形象。我们要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竭尽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