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海西新跨越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惠安:打造“世界雕艺之乡”
图为位于惠安县城的城雕作品。
“惠安女”正在进行影雕创作。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的惠安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惠女风情、惠安石雕、惠安建筑艺术等一批独特的文化资源,素有“石雕之都”、“雕艺之乡”之美誉。惠安石雕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4月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雕艺产业一直是惠安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惠安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石雕石材集散地,形成了矿山开采、石雕石材机械制造、荒料营销以及运输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体系。2011年,石雕石材业实现产值150多亿元,出口交货值超70亿元,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3%。

近年来,面对资金、原材料、用工等发展要素的制约与影响,惠安县不是徘徊不前,而是着力通过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内涵来推进雕艺产业的转型提升。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惠安雕艺产业依靠传统粗放型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通过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练好内功方能实现转型发展。”惠安县委书记肖汉辉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新布局——

提升产业附加值

驱车沿着324国道行驶,一进入惠安地界,记者就留意到道路两旁星罗棋布的石雕石材生产企业。据当地宣传部的同志介绍,目前惠安县从事石雕石材生产的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雕艺企业产值139.4亿元,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3.4%。

“我们的目标是把惠安打造成为‘世界雕艺之乡’。”惠安县县长洪于权说,惠安在发展雕艺产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雕刻技艺精湛,源远流长。惠安雕艺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它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素有“中华一绝”、“巧夺天工”的美称。

其次,惠安雕艺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惠安雕艺已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贸易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并延伸到环保型石材加工机械研制、建筑装饰装修、雕艺精品装饰包装等配套产业,有效拓展了雕艺产品在居家生活、旅游纪念、艺术收藏和古建筑、园林景观、装饰工程等领域的运用与开发。

再者,雕艺文化大放异彩,雕艺交流广泛。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使惠安雕艺从纯手工雕刻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石文化,这种文化与惠安建筑艺术相生相伴、有机结合。同时,惠安靠海,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惠安与台湾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是台湾寺庙建筑装饰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惠安具备了打造‘世界雕艺之乡’的基础和条件,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惠安雕艺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洪于权说。他认为,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雕艺生产手段落后,雕艺企业规模小,分布凌乱,科技应用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雕艺行业面临人才断层,雕刻技艺传承难以为继。

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大家一致认识到,惠安雕艺产业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就必须发挥优势,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反复酝酿思考后,惠安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惠安雕艺文化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全力引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意来提升雕艺水平和雕艺产品附加值,大力拓展雕艺市场空间。

2011年6月,惠安县成立石雕石材行业转型提升工作指挥部,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规划建设雕艺文化园。根据规划,惠安雕艺文化园的范围将覆盖全县,并以崇武、山霞两镇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5000亩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配套建设世界雕刻公园、大师工作室群体、雕艺工作室村、企业创意设计研发中心、雕艺品专业市场、雕艺博览中心、雕艺历史博物馆等项目,结合磊艺、豪翔、荣发、鼎立等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点,开辟雕艺文化旅游线路,并沿惠崇路山霞、崇武段两侧为主改造建设雕艺百年老店,建设雕艺文化走廊。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惠安看到一个雕刻产品专业市场和全国雕艺品集散地、一个雕刻大师工作室以及一座雕艺公园。”洪于权说。

新路径——

引入文化创意

转型,说到底是个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

惠安县委、县政府提出,惠安雕艺产业要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行业升级与布局调整”两个着力点要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引导雕艺产业向生态环保要支撑、向科技创新要后劲、向管理创新要潜力、向产业高端要空间。

“两个转变”、“五大新突破‘。惠安石雕产业转型路径清晰明确。“两个转变”,即由资源加工型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五大新突破”即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谋求创意产品和创新技术上有新突破;提升文化艺术含量,谋求产品附加值上有新突破;提升品牌竞争力,谋求培育驰名商标上有新突破;提升市场开拓能力,谋求占领国内外市场上有新突破;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谋求产业链延伸上有新突破。

在坚持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两条腿走路”的同时,惠安县还努力引导雕刻材质向玉雕方向延伸,雕艺产品创作向文化创意设计延伸,雕刻艺术与装修装饰融合发展。

“我们一方面继续注重雕艺大师品牌的打造,引导雕艺产业与文化、艺术、科技相结合,提升雕艺文化产品的附加值,走个性化、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引导雕艺文化和工程装饰装修、园林古建、城市雕塑、纪念性建筑、宗教场所等建筑艺术相结合,拓展更广阔的雕艺品市场,提高建筑艺术价值。”惠安县委常委蒋向群告诉记者,惠安县正着力发挥雕艺技能优势,坚持与国际接轨的美学意识,开辟出一条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玉雕产业发展之路。

走过20年发展历程的惠安共荣石业公司,就是在一次次转型中,不断变大变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集石雕石材加工和建设施工的复合型企业集团,年产值突破2亿元。如今,共荣正准备上市,谋求更大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通过自主创新,惠安石雕石材企业拥有了市场话语权。在一些重大工程的竞标中,鼎立雕刻等企业不再以低价取胜,而是以设计方案的完美、工艺技术的精湛、安装能力的超群获得客户的认可。丰盈雕刻在一个政府广场的文化墙竞标中,以高出对方总价60多万元的价格,拿下了承包权。

新战略——

集中优势力量

近年来,为了增强产业活力和竞争力,惠安县委、县政府通过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加大投入等举措打造产业提升新引擎。

2011年11月,“泉州市石雕石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该联盟整合了科技部门、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机械生产厂家和石雕石材企业的优势资源,成立5个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集中各自优势力量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和掌握行业共性技术。

6月2日,惠安县出台了《关于促进石雕石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规范管理意见》和《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准入条件》3个文件。《关于促进石雕石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涵盖了建设用地、财税金融、争创品牌、企业上市、开拓市场、拓展产业链、技术人才培育、雕艺版权保护、附则等7大部分27个方面内容;《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规范管理意见》则提出了适用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规范管理意见;而《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准入条件》则对项目准入、规模、用地、投资建设、设备、安全环保卫生及清洁生产、附则等提出7大方面的要求。

“这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些政策将为惠安雕艺产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为正处于转型期的雕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惠安县石雕石材同业公会会长蒋细宗表示,这3份文件对于加强惠安石雕石材规范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石雕石材行业规模化、高端化和低碳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世界雕艺基地制高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之相呼应的是,在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惠安)雕刻艺术节之后,今年11月,惠安县将举办首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据介绍,本届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专家论坛,邀请一批专家、学者、大师、行业领军人物,以“雕刻艺术与城市建设”为主题展开交流研讨,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信息和创意思想,促进文化艺术转化为市场价值。同时,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两个大赛、一项评比,即中国传统雕刻大赛和全省雕刻技能大赛,并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为主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评出雕艺精品并颁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