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信息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化融合要推动综合集成应用
黄 鑫

日前举行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以大量的实物模型、系统仿真、实时演示和交互体验等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两化”融合的先进成果和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在完善政策措施、开展区域试点、完善公共服务、推进产用互动等方面,推进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取得了显著成就。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得到了普及应用,工业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企业普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仿真等技术开展研发设计,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大幅提升,新产品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显著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两化融合还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应用,“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利用信息技术加快自身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快速扩张,已经成为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及整合客户、供应商资源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但是,也要看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总体上仍处于以单项、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只有少数行业和企业实现了综合集成应用,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的集成应用和协同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仍然相对薄弱,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全面体现。

推动综合集成应用,才能实现“两化”深度融合,使信息化对工业化发挥更大的支撑效应,促使工业转型升级获得新的突破。要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在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之间加速综合集成,包括生产管理与生产控制之间的集成应用,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之间的集成应用,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集成应用,提高产销一体、管控衔接和集约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

要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将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用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对处于信息化初期阶段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要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的应用,实现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大幅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