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 服务社区全覆盖
群众、网格、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了“居民需求全响应、细化责任有标准、落实责任有依据”。
6月21日,记者来到厦门市海沧区海虹社区。
在社区居委会办事大厅,居民王女士前来办理计生证明,她说:“服务大厅是‘一站式’服务,办起事来特别方便。”
社区居委会主任张静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成立只有3年多的社区,没有更多的传统积淀,只有关注民生新热点、应用新科技、创新新载体,在服务科学化上多努力”!
小张是绿苑小区的网格管理员,服务406户居民,每两天就要进行一次入户访问,重点是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回来后还要写《民情日志》,一是完善更新人口数据库信息,二是根据居民困难及时向网络主管委员提出建议。
像小张这样的网格管理员,海虹社区有12位。他们对责任区中“人、地、事、物、组织”开展精细化、动态化服务管理,实现了服务管理全覆盖。
群众、网格、社区三级管理模式,使海虹社区做到了“居民需求全响应、细化责任有标准、落实责任有依据”。其中,网格管理员实行“一岗多责”,实现了多项事务的全方位管理服务;群众层级设置网格助理员,由各小区物业主任、中心户长、居民小组长等人员组成,协助收集反映情况,传递信息;社区层级由分管委员按业务归口分块包干,变在办公室“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走入群众”。
信息化对接
服务居民全天候
社区管理信息化,将志愿者的服务意向与困难群众的服务需求自动适配,在短时间内结对帮扶。
下午2点,社区居民小王的电话响了,“8楼周姥姥的胃药没了,叫我晚上帮忙带给她”。小王和周姥姥是社区互帮互助对子。
在周姥姥家,记者看到了一副平安铃,上面有三个键,分别对应三个志愿者的电话号码。只要有事,随时可以呼叫他们。
看到周姥姥在外地的外孙来了,要住两三个月,管理员小徐打开手机,输入“流动人口新增一名”。这是电信公司特地为社区开发的“翼机通”,海虹社区的智慧社区就是以它为平台支撑。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海虹社区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信息化。
如果说入户服务智能化和服务资源信息化解放的是“管理员的手”,那么服务对象信息化则是“敞开了居民的心”。管理员将网格内志愿者的特长信息、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和困难群众的需求等资料录入系统,将志愿者的服务意向与困难群众的服务需求自动适配,在短时间内结对帮扶,既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保护了受助者隐私。
同时,社区还建立起网站,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只要登录社区网站,咨询和建议就可轻松搞定。工作人员收到信息,还可立即对有需求者提供“上门服务”。
精细化服务
社区群众零距离
细致且举一反三,精细化服务将社区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使社区真正成为群众心中“自己的社区”。
社区管理中,最麻烦的是多头管理和小区交叉管理。去年7月,滨湖路旭日海湾社区群众反映门口排水不畅。社区在多方协调后,发现问题涉及市政公用道路设施,并非物业能够简单解决。在解决问题后,社区居委会举一反三,将辖区内20个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和社区联防队、辖区片警联合起来,成立了物业联防自治公会。公会定期组织各物业公司参观、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成为社区和谐的助推器。
社区服务中,最难做的是把居家养老和民生政策落到实处。为解决这一问题,海虹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2010年5月,管理员黄少娟在入户调查时发现华美嫒老人得了尿毒症,因儿子在外打工,家里条件差,老人不好意思跟别人说。黄小娟立即报告了社区支委李惠英,帮助老人办理了低保补助,不但每个月有500元补助金,而且小病医疗基本报销。后来,了解到红十字会已经把尿毒症在内的5种重病纳入救助范围,李惠英又立即向市区红十字会报告了老人的困难。在有关部门帮助下,2011年顺利解决了老人的医疗费3万元。据了解,2011年,通过确认困难群体,联系红十字协会和慈善总会,社区共落实救助政策资金12.7万元,帮助4位重症居民办理了大病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