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强降雨中的“北京精神”
——北京应对特大暴雨袭击纪实
本报记者 苏 民 金 晶
7月22日,被困人员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撤离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国少年军校基地。新华社记者 李 文摄

7月22日的北京,晴空万里,绿草茵茵,车辆穿梭而行,市民信步大街小巷……哪里还有遭遇过一场61年来最强降水袭击的景象?一夜无眠的京城,刚刚过去的20来个小时里,16万大军英勇奋战、广大市民爱心互助,每个角落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北京精神”的力量。

上午9点,东三环华威桥下。“1、2、3!”、“1、2、3!”……七八个年轻人喊着号子,把一辆白色轿车从道路中央缓慢地抬到路边。车主告诉记者,21日晚汽车进水熄火了,今天早晨过来看,停在路中央特别影响交通,正着急怎么办呢,这几位志愿者热情地过来帮了忙。一辆,又一辆……满脸是汗水,衣服湿透了,志愿者们不惜力气地缓解着雨后交通。

21日起,一个强降雨云带在我国西南到东北地区的形成,北京为此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从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强降雨在京城持续近16小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局部雨量之巨大历史罕见,全市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为460毫米,接近500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模式口328毫米,达到百年一遇;局部洪水凶猛,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北运河最大流量达1700立方米每秒。

走进燕山向阳街道凤凰亭村,被大水冲坏的路面坑洼不平,破损的汽车随处可见。“就是这儿。”社区民警管宝华指着一根倾斜的电线杆说,从上面伸出一条铁索,就是它夺去了年仅46岁的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的宝贵生命。

21日傍晚,天色完全黑了,经过一下午的疏散抢救,李方洪和民警们已经帮助63名凤凰亭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有没有村民落下了,他放心不下,准备再回去检查一圈。此时,村内胡同里积水最深处已到脖子,最浅的也没过胸口,站不稳就会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晚上7点20分,李方洪徒手摸索着向前,急流一冲,他本能地伸手去抓眼前一根从旁边电线杆伸出来的铁索,不料一阵火花闪过,李方洪一跤摔倒……

“一定要冲在最前面”,这就是李方洪叮嘱战友的话。在肆虐的特大暴雨中,处处都是这样的身影。北京消防官兵紧急成立攻坚组,徒步前往救援北京房山青龙湖少年军校的350名小学生和40名教职工;一名清洁工猛吸一口气,一头扎入浑浊的水中清理排水孔;一群爱心车主志愿到机场航站楼接送受困旅客;一些交警、市民主动值守在水深路段前、井盖丢失处,用身体做标杆引导车辆通过;广渠门桥下,一名警察喊了一句“谁来帮忙拉一把”,几十人冲上来帮助拖拽被淹车辆……这些感人的场景,无不昭示了爱国见行动的“北京精神”的内核,生动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以及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

一夜无眠,全市16万参与抢险、救援、排水的大军与京城共同经受着一场考验。

在北京市急救中心,从21日14时03分接到第一个求救电话起,20多个小时里接听各类求援电话7214次,派出救护车648车次、救援650余人,许多工作人员直到22日中午还没合过眼。

4000多名交警在暴雨中挥舞着闪亮的指挥棒,卡控道路,指挥绕行,拖拽受淹车辆。从21日12时至22日6时,消防部队共出动警力1867车次、13096人次,解救、疏散被困群众;至22日中午,仍有651名消防官兵奋战在82个救援现场。

市交通委出动2万余人,抢险车辆2000余台;城市排水集团、自来水集团等城区各应急排水队伍共出动抢险人员1.2余万人,出动道路巡查车辆610套,累计排水近140万立方米;市电力公司共出动抢险人员4300余人,对189个防汛重点设施的供电线路进行看护。

市委、市政府领导连夜冒雨涉险,进入灾区一线,指挥群众安全转移和抢险救灾工作。各相关区县主要领导也亲赴灾区,指导群众安全转移。共产党员们站在一线,与解放军、武警官兵并肩作战,共同妥善转移安置群众,竭力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

截至目前,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北京经受住了这场历史性强降雨的考验,取得了初步胜利。总体看,全市供水、供电、地铁等基础设施运行基本正常,水利设施未发生垮坝、倒闸等险情,山区人民群众及时有效转移,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暴雨中,这座城市经受了考验,也清晰了努力的方向。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郭金龙冷静地指出,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标准不高;防汛指挥的运行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防汛减灾知识的普及有待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他强调,市委、市政府将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认真做好后续救灾和善后工作,将工作重点由抢险转向救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灾区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