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幸福给你”
——再访“百姓心中的好医师”王争艳
本报记者 郑明桥

本报记者 郑明桥

送走上午最后一位门诊患者,已经是中午12:30。两年多过去了,武汉汉口医院行政楼、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争艳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工作节奏。

2010年初,本报及中央各媒体集中报道过这位“百姓心中的好医师”,引起广泛影响。读者喜欢她的一条理由是“开小处方”:一般常见病,处方平均单张不超过80元,最小处方值只有0.27元。如今,王争艳半数时间在社区,半数时间坐诊汉口医院,依然是“高一点儿、贵一点儿的药,下不去手”。王争艳说,医生得按医疗原则治病,先问患者以前用过什么药,再问患者家里有什么药,最后考虑开什么药、开多大量的药,“要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

今年春天,一位50多岁的妇女全身起疹子,拖了几天实在扛不住,去一家门诊看病,被告知要打吊针,一瓶药几十元,她说没这么多钱,能不能便宜点儿?人家对她说,“你去找王争艳试试吧。”找到王争艳,王争艳回答得很痛快,“你这个病我有把握,开点抗过敏的药和消炎药,加起来不超过10元。

中午下班后,王争艳发现这位患者没离开,便上前询问,了解到她来自安徽,只身一人在武汉,靠擦皮鞋为生。王争艳掏出100元掖进女患者兜里,再次叮嘱,“这段日子不要接触任何植物,也暂时别碰擦皮鞋的物件了”。

问诊过程中,王争艳常用的“仪器”就是自己的一双手,她的“四诊法”还是看、触、叩、听,“这是基本功,是基本程序,长期坚持才能获得经验,正确诊断。”这一思维来自25年前王争艳听一代名医裘法祖讲的一堂课:“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2010年5月,汉口医院“王争艳志愿服务队”成立,成员68人。两年间,这支志愿服务队下乡义诊、服务进社区、帮助单亲及特困儿童56次,收到众多患者和市民感谢信。

采访结束,王争艳哼起一首歌——《把幸福给你》。她说,这是她为汉口医院“七一”晚会准备的节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