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沂河近20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7月10日5时至13时,在短短8个小时内,淮河流域沂河临沂站洪峰流量由1000立方米每秒暴涨至8100立方米每秒。
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两大水系之一,区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河湖交错,水道复杂。其中,沂河发源于沂蒙山脉,因上游河床陡峻,一旦出现洪水,预见期短、峰高量大、源短流急、破坏性极强。1993年临沂站也曾发生814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造成部分中小河流漫溢或决口,29500多处水利设施被冲毁。
而今年,这场与1993年流量相当的大洪水却在水利部门的科学调度、全面掌控下,化险为夷,安然下泄,没有造成任何重大险情。
成功掌控洪水的背后,靠的是什么?
精准预报 超前部署
“对于7月10日的这场洪水,水文部门在10日8时前就及时做出了洪水预报,当时预报沂河临沂站10日12时洪峰流量9000多立方米每秒。”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水文局局长孔祥光说。
这是一次典型的旱涝急转。今年1至6月,沂沭泗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少6成,为1953年以来最干旱年份。而7月4日之后,沂沭泗水系继续遭遇持续大范围强降雨。据统计,7月4日至10日,沂沭泗全流域面雨量194毫米,山东临沂站最大点雨量达454毫米。
面对严峻的洪水形势,淮河防总和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密切关注流域天气变化趋势,实行滚动预测预报。从10日6时降雨结束到洪水经流域汇流进入河道,所有雨、水情变化尽在实时监控之中。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郑胡根说,20年前洪水形成后十七八个小时才能做出洪峰情况预测预报,而现在预见期提前、准确性提高,无疑是科技进步为防汛决策赢得了主动。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洪水预报系统、水情信息服务系统、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现代化信息手段正是此次雨水情预报的“利器”。从2005年开始的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信息系统现代化改造升级建成的较为完备的信息化体系,以及覆盖沂沭泗水系洪水调度主要控制站和主要管理机构的水文自动化测报系统、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水闸运行图像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等,在此次洪水科学调度中都大显神威。“沂沭河洪水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来速去快。那么,我们在洪水面前就要‘以快制快’、‘以早制快’。”这是沂沭河管理局局长苏冠鲁在应对这次洪水时的深刻体会。
10日上午,国家防总针对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发生的较大洪水,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于10时即启动了国家防总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淮河防总也于10日同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全面防御沂沭河洪水。沂沭泗局及时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应工作。
调度得当 有效防控
沂河临沂站以下,枢纽、河道工程众多,且相互连通、互为影响,每条河道的水量大小直接与控制工程的蓄泄相关,洪水危害的轻重也取决于调度得当与否。
国家防总高度重视沂沭泗河洪水调度。今年6月份刚刚批复了《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明确提出“调度科学,运用合理,操作性强”的指导思想。对于此次沂河洪水,淮河防总要求,科学分析雨情、水情和工情,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拦洪蓄洪、削峰错峰等防洪减灾作用,实现对洪水的有效防控。
当地连续降雨至10日4时基本结束,6时产生洪水径流,8时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开始根据洪水预报进行会商,根据洪水演进情况于9时开启彭道口闸分洪1000立方米每秒,分沂入沭,将沂河洪水部分向东调入沭河。
为主动防御洪水,防汛指挥部门实行水库预泄和实时调度相结合。10日上午洪水调度方案生成后,随即对“东调”通道上的石梁河水库、“南下”通道上的骆马湖进行预泄,为接纳洪水腾出库容。10日12时开启新沭河闸分泄洪水经石梁河水库、新沭河入海。
在洪水到来前后的7月10日4时至15时,刘家道口节制闸共执行调度指令3次,南下泄洪流量由最初800立方米每秒不断增加至3000立方米每秒,10日12时达到6000立方米每秒,有效控制了沂河洪水。在洪水后期,根据预报情况又将刘家道口闸的下泄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调整为5000立方米每秒,以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在整个洪水防御过程中,大官庄水利枢纽胜利堰闸和新沭河闸、老沭河、石梁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实现动态联动,蓄泄兼筹,做到洪水调度、防污调度和水资源调度的有机结合。其间还统筹考虑连云港、黄墩湖地区的内涝排除问题,及时关闭或开启相关工程,确保防洪安全,兼顾区域排涝。
打造工程 提高标准
成功掌控洪水还得益于防洪工程发挥的巨大作用。
上个世纪70年代,治淮规划就把“东调南下”工程确定为处理沂沭泗河洪水的战略性工程。1991年国务院治淮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东调南下”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东调南下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续建)工程建设。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大官庄水利枢纽等骨干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目标变为现实。
这一工程体系打造出沂沭泗水系主要河湖相通互连、控制性工程合理调蓄、拦分滞排功能兼备的防洪工程网络,沂沭泗水系中下游河道总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为科学调度洪水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在这次沂河洪水防御中,“东调南下”工程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山东境内沂沭河防洪保护范围内400多万亩耕地、430多万人口得到有效保护。
(水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