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显现
本报记者 黄俊毅

三峡上游,洪流滚滚,一泻千里;大坝下游,波澜不惊,一派安澜。这是长江连遇7月7日、12日两次洪峰后,记者7月13日在历史上溃堤频发的荆江两岸看到的景象。

在三峡大坝下游的沙市万寿园江段,七八位游泳爱好者,拴着救生圈,正在大江中弄潮嬉戏。“三峡水库建成以前,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在大堤上防洪,哪像现在这样清闲呀!再说那时水位高、浪又急,我们哪敢下水游泳!”家住沙市解放路的唐昌嗣说。

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告诉记者,三峡工程建成后,科学调度,兼顾防洪、航运、发电,效益巨大。

“如果没有三峡大坝拦蓄洪水,一到汛期,我们这里压力都非常大,公安县等分洪区经常要预备分洪。”湖北省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防洪科科长张根喜说。

历史上,“九曲回肠”的荆江段,平均6年就溃堤一次。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湖北省公安县准备分洪,50多万人全部转移。江陵河道管理局副局长齐同富当时因抗洪穿过公安县,回忆起当年见闻,他说:“大白天走了上百里,所有城镇、村庄,全看不到人影,见不到家畜,无声无息。”当年荆州分洪大小民垸36处,行洪面积468.83平方公里。5个乡镇、195个村被洪水淹没,75万人被迫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173.2亿元。

2010年7月,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但经过三峡工程拦蓄,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降低了2.5米,没有达到警戒水位,人民生活一切照常。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魏山忠说,按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和三峡水库建设的投资比例分摊计算,三峡水库2010年的防洪经济效益达266.3亿元。

张根喜告诉记者,以前汛期迎洪,荆州要安排十几万人上堤,按每人每天100元计,每天人工费用就高达上千万元。记者从湖南省岳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假如没有三峡水库调蓄削峰,在洪峰到来时,全市1068公里一线防洪大堤可能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按设防标准,全市每天需出动10万人,每天消耗器材价值700万元以上。

受益的还有航运。今年连续遭遇两次洪峰,受长江上游长时间大流量影响,三峡河段大批船舶无法通行。截至7月13日,三峡段已滞留了600多艘船,有的船只滞留近半月。“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让滞留船只尽快过坝,是当前水库调度最大的民生。”长江防总副总指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说。经比较多种调度方案,长江防总最终决定,7月13日20时至14日8时,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逐步减少至2.8万立方米每秒,以便滞留船只过坝。

据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吴道喜介绍,2009年8月通过防洪调度,三峡船闸大流量试航成功,从此,每逢洪水,三峡大坝都要调洪行船。2010年汛期,长江防总瞅准时机,通过两天果断间歇调度,适时减小三峡下泄流量,让滞留20余天的500余艘船及时疏散。

从今年7月12日成功拦蓄2号洪峰后,三峡水电站设计总功率22500兆瓦的32台机组和2台内部机组,实时发电总功率达22530兆瓦,为电站建成以来首次满发。三峡水电站协查员王应华告诉记者,过去3年防洪调度中,三峡增加发电分别达5.32亿千瓦时、63亿千瓦时和28.17亿千瓦时,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实现了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除了防洪、航运、发电,近年来,三峡水库补水抗旱功能日益凸显。2008年10月25日,湘江低水位导致供水困难,长江防总连夜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确保了湘江沿岸用水安全。2009年,三峡水库连续3次加大下泄流量,及时缓解了洞庭湖、鄱阳湖地区供水紧张。去年1月至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遭遇罕见干旱,三峡水库向下游补水200亿立方米,抬高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0.7至1.2米,保障了沿线地区人畜饮水安全,有效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

不仅如此,三峡水库削峰蓄洪,还从根本上改善了下游的经济发展环境。荆江南岸的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共有外江河流14条,素来有“洪水走廊”之称。县长周昌俊说,由于地处荆江分洪区,根据国家分蓄洪区政策,县里各类建设和投资长期受到限制,基本上没有客商敢来投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三峡工程建成后,公安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连续几年GDP增幅达12.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