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与瑞士欧亚投资公司、香港信德集团有限公司、尤伦斯基金会等9家国内外机构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入驻合作等协议。基地运营方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将与来自欧洲的签约合作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一个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文化保税仓库。
如今,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国际传媒产业园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据了解,除了国际传媒机构,园区还将吸引一批国内外一流新闻媒体、影视导演、电视文艺导演及音乐制作人入驻,开展具有国际水准的文艺创作、影视策划与制作等业务,为实现文化走出去搭建平台。
一切的讯息似乎都在表明,有关文化“走出去”的各方力量正在进行着多种探索,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文化贸易存在逆差
先来看一组数字。
2010年,我国在境外举办电影展100次,展映国产影片578部次。“2011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5年,累计助推近2000种图书走向海外。2001年至2010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5.9%和28.7%。
这些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不断取得进步。但在持续进步的背后,我国文化贸易仍然长期处于逆差境地。2010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图书版权输出引进比仍达1∶3。以演艺产品为例,2010年,我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这说明,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仍然任重而道远。”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赵海生分析表示。
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我国文化贸易目前主要有3种出口模式。一是利用人力资源优势进行文化贸易出口,比如杂技、演艺等人才输出及动漫等服务外包;二是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体现在利用国外创意进行来料加工;三是品牌运营、版权贸易。无论哪一种,都是初级阶段的模式,产品附加值并不高。
同时,我国国内文化产品的生产机制存在明显不足,缺乏足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对手抗衡的综合竞争实力、缺少既了解国际市场运营规律又熟悉文化创意与制作门道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我国自有的文化创意品牌、缺乏适应我国特色的资本运作模式等,这些都成为了目前我国文化贸易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赵海生表示,政府主管部门今后将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信息保障、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加大对国内文化企业的助推力度,推动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与品牌,加快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
而在“京交会”上精彩亮相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正是为了助推我国文化“走出去”而搭建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
保税服务降低成本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因其将国际贸易中针对普通商品的保税政策及通行做法运用在文化贸易领域,为国际和国内文化生产、传输、贸易机构提供专属保税服务,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作“文化保税区”。
2007年,上海利用浦东“先行先试”及保税区政策优势,在外高桥保税区率先搭建了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2011年11月,该平台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这也是国内首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据了解,目前已有8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该基地,其中包括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星空联合华文传媒、东方明珠安舒茨、亚洲联创、精文世嘉、品藏拍卖等一些龙头骨干企业。入驻企业注册资本11亿元,2011年基地年贸易总额为5亿元人民币,累计形成税收近亿元。
在首届“京交会”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分别在核心展区、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承办的“文化贸易板块”、由上海市商务委承办的“上海板块”等3处设展,集中展示了基地的服务功能、建设成果,以及上海的部分优秀文化贸易企业。
而北京“文化保税区”,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以园中园的形式建立,为国际和国内文化生产、传输、贸易机构提供专属保税服务。据了解,“文化保税区”规划用地260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0亿元,预计于2015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年营业额将超过500亿元。
据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燕凌介绍,天竺综合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可大大降低文化生产与文化贸易活动运营成本。同时,保税政策与已出台的贴息、担保、引导基金等政策,构成一个更为完整的支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体系。国内文化企业如在保税区设立工厂,则其所用设备、从国内采购的材料等,进口不交税,出口可退税,出口加工不交增值税,且运营过程所用水电、能耗等均可退税。
集聚文化企业力量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造船出海”,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众多成熟的大型文化企业相比,我国的文化企业还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相当分散的状态。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研究员认为,国家对外文化产业基地除了能在文化“引进来、走出去”方面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之外,还可以对国内的文化企业起到“集聚”作用,形成一支文化“走出去”的集团军。
据介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组织国内多家文化企业参加了包括香港国际影视展、科隆游戏展、法兰克福书展、洛杉矶E3展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文化展会活动。以往“走出去”有困难的文化企业,现在到海外参展可以享受到“场租费补贴”。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的实际运营方,据集团总经理李丹阳介绍,基地划分为3大功能区,即国际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国际文化仓储物流中心。李丹阳举例说,一场高水准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拍品总估价动辄近10亿元,按照规定,境外艺术品入境正常报关,需要先交30%以上的关税、增值税等,数亿元的资金占压对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内,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
“基地在起步阶段就已经考虑到了将来的业态规划,将业态发展预埋到建筑当中,并同步启动了招商工作,目前进展顺利。今年,我们将积极推动艺术品产业、影视动漫产业、设计时尚产业、出版发行产业等4大板块建设,并与国际一流机构就开展艺术品贸易、专业物流、保险、设备租赁等服务签署协议。”李丹阳表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将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的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文化贸易口岸、亚洲最大的文化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培养区,以及北京市对外文化贸易工作领域的创新区和试验田,推动我国文化贸易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