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城汽车决定对12340辆哈弗H6汽油汽车实施召回,并为用户免费更换出现问题的燃油泵。这是长城汽车自2008年以来第四次召回。
尽管此次召回事件涉及的车辆规模较大、质量安全问题也较为严重,但消费者对召回还是表现出了冷静和成熟,各界对于这一事件也给予了较大的包容和肯定,甚至还有不少表扬的声音。为什么长城汽车针对产品质量问题的一次“自我救赎”,能够得到如此“待遇”?
首先,此次召回是长城汽车根据用户反映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后主动请求召回的,是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自觉行为,与被动召回截然不同;其次,当前我国国内自主品牌的召回机制建设仍然相对落后,不少自主品牌仍不敢主动召回问题产品,或者召回产品时相对低调的情况下,长城汽车反其道而行之,敢于高调地直面问题,更容易赢得消费者尊重和支持。
召回在汽车行业算不上是负面事件。从全球汽车业的发展进程看,随着召回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不少国际汽车品牌已经把召回质量问题产品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但在国内,不少自主品牌汽车由于担心召回会损害品牌形象,影响市场销售,产品召回的做法仍然较为罕见。有关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共417次,其中自主品牌仅24次,而日系和德系品牌分别为133次、76次。今年上半年,我国就有汽车召回32次,涉及16个品牌,1014170辆汽车。其中日韩车6个品牌共13次召回汽车661721辆,占召回汽车总数的65.2%。
其实,国际汽车品牌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都实施过召回,但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企业通过主动履行召回职责,反而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诚实、守信和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的良好形象,整个汽车工业也会在产品的召回和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反,如果汽车企业发现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却放任自流,甚至掩耳盗铃,非要等到问题捂不了、盖不住的时候,才想起要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则为时晚矣。这种做法不仅会给消费者的权益带来巨大的损害,也会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受到重创,最终也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笔者想起了2008年的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根据披露,早在三聚氰胺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前,三鹿奶粉已经获悉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三鹿奶粉并没有及时召回问题产品,而是到处“灭火”。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这种做法使更多的婴幼儿成为受害者,也使“三鹿奶粉”这一名牌产品走向末路。
当然,我们希望,企业能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推向市场之前能对产品进行更加严格的质量把关,尽量避免召回事件的发生。但是,一旦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企业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召回责任,不作秀、不走过场,不逃避和推脱责任,避免召回事件对企业的声誉和利润产生持久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