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歌舞画卷展示民族生态
本报记者 李盛丹歌
作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参演剧目,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大型回族舞剧《花儿》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舞剧讲述了花儿姑娘与牧羊人凄美的爱情故事。
新华社记者 李 京摄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选送的大型歌舞晚会《大美新疆》展现了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完美结合,突显了以现代文化引领的今日新疆的欣欣向荣与大爱大美。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盛世中华’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晚会有我们蒙古族的《梦中的额吉》和《顶碗舞》呢!”“电视上看到了我们土家族的衣服、舞蹈,好激动,我要去看演出!”微博里,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6月7日至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携各少数民族的41台剧目、92场精彩演出亮相北京。随着各地陆续上演民族文化盛宴,一幅幅壮美的民族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与上届会演相比,这次会演确定的41台参演剧目题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有一部分是名家的精品之作,体现了近年来民族文艺的发展水平;还有一部分作品的主创是由少数民族本土的、基层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担纲,也不乏上乘之作。”文艺会演组委会秘书长、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介绍说。

在本次会演中,各少数民族代表团精心准备,生动展现了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广受观众好评。由120余名演员出演的反映清乾隆年间民族融合的评剧大戏《香妃与乾隆》,以其强大的阵容、气势恢弘的布景、感人的情节,使观众沉浸在荡气回肠的浓烈气氛中。粗犷豪迈、原生多彩的江苏舞剧《格桑花·茉莉花》,取材于江南一所西藏民族中学,剧情讲述了以格桑为代表的藏族孩子,告别故土来到遥远的江南求学,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一度产生了烦躁情绪,以茉莉为代表的汉族老师,抚慰孩子们的心灵、耐心教给他们知识,使孩子们迅速成长起来。该剧以两地有代表性的花朵为题,选材巧妙并且深入挖掘出民族大团结的丰富内涵。全剧采用诗歌和散文的构思方式,撷取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散发着浓浓的民族情、师生情、故乡情、同胞情及母子情。令人过目难忘。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歌剧表演,感到非常震撼,剧中所展现出的是藏汉两个民族之间的真心大爱,以及两种不同地域文化的互补升华。真挚的感情让人动容。”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女士一边观看《格桑花·茉莉花》,一边流着眼泪对记者说。

“一缕香魂飞天去,万世祥和珍珠湖。”辽宁省代表团的参演舞剧《珍珠湖畔》,用现代艺术理念和创作手法讲述民间神话故事,尝试创造出一种新的舞台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一幅壮美的人文画卷,一首动人的生命赞歌”。河北代表团团长滕卫平说,“剧中的腰铃舞、单鼓舞,以及狩猎、婚俗等场景,将满族的人文景观编织得美不胜收。白桦林、小木屋,勇斗狼群、祈雨拜天,满族先人艰苦的生存状态和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又体现了黑土地上大地之子的粗犷、豪放与勇敢。”

在此次会演的剧目中,不仅有甘肃情景歌舞晚会《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湖北土家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青海儿童京剧《藏羚羊》等省级文艺院团的精品力作,来自地、州、盟一级文艺院团也占了相当比例。安徽省参演的黄梅戏《榴花不开盼哥回》、浙江省参演的歌舞剧《千年山哈》等都来自县级文艺团体,这是少数民族文艺百花盛开、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

由浙江代表团选送参演的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由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尾声6部分组成,集聚畲族最具影响力和文化内涵的历史传说、宗教文化、茶织耕猎、节事婚恋等主题内容,以舞蹈诗的手法荟萃畲族山歌舞蹈、工艺建筑、服饰茶艺、体育竞技等文化艺术精华,以及畲乡山水田园风貌,反映出畲族坚韧不拔、忠厚热诚、和谐奋进的民族性格。表演形式强调乡土本色和文化“现实传承”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本剧演员全部选用本地乡土演员,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其中还有70多岁的国家级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

精益求精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不能只是“香飘一方”,更要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家常菜肴”。本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任务后举行的,有助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更让这些艺术瑰宝有机会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