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江源头锻造高原劲旅
——武警青海总队玉树藏族自治州支队素描
本报记者 马玉宏 通讯员 田得乾 赵 阳

来到玉树,你会明白“生命禁区”意味着什么。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人即使站着不动,也相当于负重30公斤。走进武警玉树藏族自治州支队营区,你会理解高原军人“氧气少奉献精神不能少、海拔高工作标准更要高、环境苦更要苦干不苦熬”的精神内涵。

面对恶劣环境,有人说,玉树如此艰苦,躺着就是奉献,站着就是功劳。能够守好摊子,就算尽了责。支队长范玉龙不认这个“理”,他说,“我们宁愿苦干实干,绝不苦等苦熬。即便倒下,也要倒在冲刺的路上”。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之后8分钟,支队迅速编成了40个救援小组,第一时间分赴灾区。官兵们用手刨、用肩扛抢救生命,不少人手指刨烂了、脚被钉子扎破,但没一个叫苦叫累。震后24小时,支队成功抢救被埋群众969名。抗震救灾,官兵运送伤病员540人,救治受伤群众3000多人,为受灾群众挖出有价证券、金银、文物、电器等贵重物品5000多件,现金150余万元,安全转移结古寺镇寺之宝黑金刚护法神唐卡,还有金佛305尊、法器1000件,以及藏传佛教稀世珍品《东仓大藏经》3000余卷。

地震中,白吉拉毛老人的儿子、儿媳不幸遇难,老人被房梁砸伤了腿,她和孙女卓玛被及时赶来的官兵救了出来。灾区断电停水,老人口渴难耐,官兵就把冻得冰凉的矿泉水揣进怀里,用体温暖热后给老人喝。震后,支队党委还为10个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的孩子设立了慈善基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易改变,但良好的内部环境可以营造;有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我们就能把苦日子咂出甜味来。”支队政委贾振雄说。去年初,治多中队指导员扭忠的儿子患急病住院,支队及时派人赶赴他家中探望,并录制了孩子治疗情况的DV。在高原上坚守岗位的扭忠从光盘上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爸爸,我不怕打针了,腿也不疼了,你看,都比妈妈跑得快了……”

高原昼夜温差大、暴雪风沙多,给部队部分训练课目造成困难。为了锻造高原劲旅,支队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强调科学施训,摸索总结出“穴位刺激按摩法”、“极限适应突破法”等训练诀窍,通过爬山抗缺氧、负重练耐力等方式,解决了不少训练难题。

在繁重的维稳救灾任务中,支队官兵们坚守岗位,即使亏了父母、垮了身子、误了妻儿,也必须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据统计,在支队服役5年以上的官兵,80%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高原病。但时至今日,玉树支队无一人申请主动调离。即使是探亲休假,官兵们也一定会按时归队。

自2005年以来,支队连续6年被武警青海省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先进党委,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一次;2010年8月,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2011年10月,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