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调研之页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文化发展的启示

经过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湖南文化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以下5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积极启示:

深刻认识规律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认识这一联系,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中重要作用的必要前提。湖南省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不重视文化的领导是眼光短浅的领导”、“经济硬实力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并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强有力实行,在一个中部内陆省份,实现了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湖南的实践说明,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不完全受制于GDP的发展水平。关键是要有总体规划,能下功夫充分发掘各地文化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转变政府职能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抓手。政府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转变职能是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的抓手。湖南省各级政府在发展文化事业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在转变职能的行动上也是一致的。他们积极探索把政府对文化的管理从管微观转向管宏观,从管直属单位转向管全社会,从直接管理转向法律、经济、行政多种方式相结合,做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依法管理。管办分离直接推动了湖南文化市场的有序竞争,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轻装上阵的政府管理部门也更好地找准了自身定位,规划、管理、调整、推动文化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优秀文化不断扩大影响,提供了基本保障。湖南的实践说明,政府转变职能本身对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加快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保障。文化大发展需要破除体制性障碍。当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通过改革现有文化体制的办法来解决。湖南省这几年始终没有停下文化体制改革的脚步。他们在宏观上逐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体制;在微观上增强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企业体制。同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对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进行了转制。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在推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较好地实行了分类指导,避免政策上“一刀切”可能带来的弊端。他们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提出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方针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方针则是“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分类指导使湖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向正确、过渡平稳,成效突出。湖南的实践说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好更快地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深化内部改革是激发文化活力的关键。湖南省坚持进行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从工资、聘用、薪酬、提拔等各个方面完善制度,尤其是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他们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岗位结构工资为主的多元化分配方式改革,坚持职工收入根据效益变化“能高能低”,在人员管理上不断推动内设机构设置的变革,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这些改革,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湖南的实践说明,文化事业大发展必然要伴随着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

发展文化产业是壮大文化事业的基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湖南这几年坚持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创意、打造文化品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湖南在发展中注重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坚持走资本运作之路,推动文化企业由靠自身积累转向借重资本转变,实现了价值增值和效益增长。与此同时,政府还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方向引导与政策扶持,使其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良好社会效益。湖南的实践说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是壮大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兼得、形成良性互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有可能做到的。

湖南文化发展有许多亮点,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研中我们感到,湖南文化发展还存在着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问题,存在着管好和放开、市场创新和制度配套的矛盾,存在着先行者和后进者协调的问题,也存在着打造文化精品与推进优秀文化普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革和发展得到解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