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沈阳市和平区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过去冷冷清清变成经常门庭若市。理由很简单,离家远近先不说,这里医生态度好,看病还便宜。
建在和平区的辽宁省首家惠民医院本是区属医院,但每天门诊量平均达400人次。2011年,前来就诊的患者达到16.4万人次,比医改前增加了8倍多。该院院长薛伟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治疗心脑血管的药品舒血凝,原来单支价格在15元左右,现在只有4元多。按一次基本治疗用量4支来计算,一个疗程10天,原来大概需要花费700元至800元,而现在只要200元左右。”
看病和药品的价格能降下来,原因在于和平区建立的惠民医疗体制,变逐利为公益,让基层医疗服务真正回归公益属性。和平区以惠民医院为龙头,建立了由2家专科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惠民医疗服务体系。惠民医院成立后,药费下降10%,各项检查费、治疗费和住院费均下降50%,而让利部分全由政府补贴;破除“以药养医”,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再与医疗收入挂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业务收入全部上缴,人员工资支出、工作经费、房屋设备等费用全部实行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和平区还对480种药品实行“零加价”销售,几年来,共减免医疗费和药品让利4000余万元,受益群众近百万人次。
社区医疗机构虽都是小医院,但看慢病及预防“未病”却是长项。几年来,和平区共投入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组建85个慢性防治团队,开通全天候的健康服务热线,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全国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把防治慢性病、治“未病”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重点,实现了“看病少花钱,未病多预防”。
一系列转变让群众成为医改的最大受益者。与医改前相比,和平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价格、次均门诊费用下降了43%和71%,而门诊量却上升了156%。如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成为和平区居民的就医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