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航油“关爱工程”提升员工幸福感
本报记者 冯其予

在中国航油华北公司第二航空加油站,加油队副队长张立松跟记者说起自己转制前后心理上的变化时感触颇深:80后的张立松戏称转制前的自己只是个“会加油的打工仔”。说到当时自己的心态,张立松说:“虽然会干好当班,但眼睛会时不时地向外看看,说白了就是对企业没有归属感。”

2011年1月,张立松成了首批42名劳务工转制人员之一。“转制后,干好当班对我来说,已不仅仅是挣钱的手段,更是一种责任。”张立松说。在张立松看来,每一个在中国航油工作的劳务工,只要勤奋、敬业就会有自己职业发展的空间。

2007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确定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工作思路。抓稳定就是要解决广大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此,中国航油全面启动“关爱工程”。

“关爱工程”就是为了让广大员工分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提出不仅要关爱正式员工,也要关爱劳务工。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工加油员队伍已占到公司加油员总人数的30%左右。然而,劳务工思想不稳定、收入待遇偏低、不去钻研业务等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务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决定,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稳定性,将劳务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共赢。

另一方面,在现有劳务工的基础上,将优秀劳务工转为合同制职工,以此增强劳务工的归属感,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2010年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启动了飞机加油岗位劳务工择优转制试点工作。以中国航油华北公司为例,实行择优转制两年来,共转制劳务工79名,占全部138名飞机加油员劳务工的57%。

“我今年41岁了,以我这年纪再出去找工作就有困难了。转制让我的心踏实了,十几年的努力总算没白费。”中国航油华北公司第一航空加油站的白刚说。

李方超是2010年通过劳务工派遣来到中国航油华北公司第一航空加油站的,一来就遇到公司启动劳务工择优转制,这让他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制度就摆在那里,标准也很明确。我一定好好干,争取按期转制。”李方超说。

“开展择优转制,让劳务工们感到在企业干有奔头,心里踏实,找到了对企业的归属感,也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中国航油华北公司党委书记张新月说。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航油华北公司的劳务工整体流失率从15.22%下降到5.19%,职工队伍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推行劳务工择优转制只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开展“关爱工程”的做法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航油倡导“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理念。在提高职工物质生活待遇的同时,注重职工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企业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和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为职工个人发展架设上升通道,为职工施展才华搭建平台。通过举办高研班和中青班,先后培训企业高管人员和中青年干部300多人,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全面开展“航油铁军”建设活动,对所有干部职工进行分类培训,大规模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加大职工的多岗位历练,全面提升了职工的岗位竞争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截至2011年底,共有111名员工取得了飞机加油员中级工证书,有161名员工取得了飞机加油员初级工证书。

另外,为解决生产技能岗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压力,同时也为了减轻职工子女就业的矛盾,经国家教委批准,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开办了航空油料应用与管理大专班,目前共招收214名学员入校学习,经过系统教育培训后,将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在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大专班的开设既实现了企业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也解除了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这又是一次双赢的实践。

“我们实施‘关爱工程’,就是想通过构建员工价值追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利益共同体,在公司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广大员工的权益,进而提高广大员工的幸福指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构建和谐企业,把员工的幸福感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孙立说。

实施“关爱工程”5年来,中国航油员工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持续增强,企业更是实现了长足发展。

2011年,中国航油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共销售油化产品3324万吨,同比增长15%;实现营业收入2215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经济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23%。并获得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评级。中国航油正在向“公司强大,员工幸福”的企业愿景坚定前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