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舞台呼唤更多中国品牌
陈学慧

品牌的培育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营造出有利于品牌发展的生态环境,需要一批立志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企业

看国际体育赛事,在享受体育竞技魅力的同时,总会生出一些遗憾:在这么一个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赛场上,很少看到中国品牌。

有人认为,是因为中国的品牌没有悠久的历史,出不了百年的可口可乐和阿迪达斯。但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耐克,即使没有大量的实体工厂,仍成了世界公认的一流体育品牌。有人认为,是因为中国品牌失去了成为国际赛事赞助商的先机。国际顶级赛事赞助商的确存在排他性,但同是通过奥运会声名鹊起,汉城奥运会的三星和北京奥运会的李宁,随后的发展境遇却是大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因为中国品牌花不起这个钱。赛事赞助费的确很高,但没有开始哪有未来。中国英利花大价钱走进了南非世界杯,尝到甜头后又成了巴西世界杯的赞助商。

无论是什么原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缺乏国际化品牌。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制造业现状来看,中国都需要有叫得响的国际化品牌。首先,中国经济实力与品牌实力不匹配。国际化品牌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国实力的重要标准。欧美及日韩都有一批世界一流品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却没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其次,中国消费能力与品牌知名度不匹配。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就开始具备消费品牌的能力,而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有些大城市人均GDP甚至超过10000美元,消费品牌的能力已然足够。我们有能力消费品牌,但不能让我们只能消费国外大品牌,而没有过硬的中国品牌可消费。再次,中国制造能力与品牌美誉度不匹配。欧洲杯赛场上满场飘扬的旗帜和围巾是中国制造,许多球队的队服也产自中国,但却都不是中国品牌。

培育国际化品牌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也不能因为难度大而退却。一方面,品牌的培育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营造出有利于品牌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政策支持、舆论氛围、社会风气等,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经营,培育品牌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需要一批立志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企业。品牌是产品、服务、质量、技术、商业模式、文化等的综合表现,国际化市场造就国际化品牌。在这方面,中兴、华为、英利、联想、海尔等都在努力进取。

期盼有更多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