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确保每分钱都吃进学生娃嘴里”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陈发明
安徽省定远县永康镇青山花园小学地处偏僻山区,部分学生因家庭条件困难午餐无法得到很好保障。在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通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与花园小学签下为期两年的免费提供53名师生午餐协议,孩子们就可以吃到每餐3元标准的爱心免费午餐了。 新华社记者 郭 晨摄
石门小学的简易厨房里,厨师周国珠正在蒸馒头。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编者按: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务院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拨款160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市)启动国家试点,每位学生每天可以得到3元的营养餐补贴。为使这3元钱更好地发挥效能,前不久教育部等15部门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从职责分工、供餐模式、食堂建设、食品安全、资金使用等多方面为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从今天起,本报将在“民生观察”版推出《关注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系列报道,全面展示计划实施近一年来,各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难题,共同探讨如何使这一庞大工程更有效运作,让困难地区学生充分享受这一计划带来的福利。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岔口驿小学三年级学生董立亮,现在最爱吃的是蔬菜牛肉羹。从今年2月开始,这位10岁的小学生每周二都能在学校的食堂吃上一份。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甘肃58个连片特困县(市、区)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餐,共有230余万名学生像董立亮一样吃上了免费营养餐。

精挑细选

让学生娃吃饱吃好

来到天祝县石门小学,远远便看见学校门口挂着一条醒目的横幅——“免费营养餐,情暖农村娃”。走进学校10多平方米的厨房,一阵肉汤的香气扑鼻而来。身穿白衣白帽、系着围裙的厨师周国珠老汉戴着口罩在灶台前忙乎着,旁边的大案板上放着几个不锈钢盆子,装着已经切好的青椒、白菜、番瓜;案板旁边是冰柜、轧面机、和面机等设备,对面还有一个消毒柜,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不锈钢餐具。整个厨房虽然略显狭小,但是干净整洁。

厨房墙上贴着一张食谱,校长叶多杰才让告诉记者,食谱是他专门上网查的,而且隔段时间就要专门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进行完善。他拿出一本装订学生家长意见征询表的册子,里面有所有家长填写的关于每天午餐的意见。“大部分都是满意的,但也有不少家长反映说,学生们不喜欢吃星期一的营养八宝粥,因为粥里面有黑米,娃娃们不习惯这颜色。后来我们就调整了一下,煮粥时多放大米,改变颜色后大家就比较认可了。”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甘肃各试点县区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食堂条件和当地饮食习惯,按照学区确定了供餐模式,并定期对食堂卫生和饭菜价格、质量、留样进行检查,实行动态化管理,保证了供餐质量。静宁县建立了“周调剂、月平衡”的供餐机制;陇西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周更新轮换食谱,调节营养餐供应品种。

在石门小学,记者看到一本装订的册子——“学生食物过敏反应调查备案表”,每名学生一张表,详细记录学生“既往食物不良反应”、“家族食物不良反应”等内容。“以前学生娃们中午基本上都不回家,自己带着干馍馍,学校提供开水,凑合着就算是一顿饭了。”叶多杰才让说,“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不但让娃娃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放心。”

精打细算

更多配套资金投入

石门小学地处半农半牧区,有31名住校生,最远的学生离家20公里,学校以前有个简易的厨房给寄宿生做饭。自从今年春季开学实施营养膳食计划后,学校里74名小学生都需要在学校吃午饭,原来的厨房就显得有些紧张了。

“我们新建的食堂有100平方米,现在主体已经建好,等墙体一干,粉刷后就能投入使用了。”在简易厨房不远处,记者看到一排亮堂堂的新房子。叶多杰才让告诉记者,这是县里出资建的,“等盖好后,学生们就有了专门的餐厅”。

根据不同类别的供餐方式,天祝县各农村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因地制宜进行食堂建设。天祝县教育局工会主席王英国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本上记录着这样一组数字:52所寄宿制学校已进行现有食堂扩容;47所无食堂小学在开学前利用富余校舍改建简易食堂;38个教学点根据各自实际,采用教师、家庭托餐等方式为学生供餐。

“针对学校食堂建设资金和炊事员工资缺口大的问题,经教育局积极主动争取,县里已经明确表示,将给予建设简易食堂的小学每校2.5万元改建经费,给予学校炊事员每人每年1万元的工资补助。”但王英国不无担心地说,“这笔经费对贫困县来说是个大支出,尽管县里初步决定给予支持,但尚需建立长效机制。”

除了天祝县,甘肃各试点县(市、区)普遍加大了学校食堂的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区分合理、设施设备先进的学校食堂。华池县投入115万元资金,用于改扩建学校食堂和伙房,并另筹资购置食堂设备1300多台(件),补充食堂炊事人员63名,较好地满足了食堂供餐的运行需要。

精管细查

3元钱一分都不能少

在岔口驿小学食堂的墙上,不仅有详细的一周食谱,而且食谱里每个菜名后都标有价格,具体到每顿饭花费的清油、调料、食盐、辣椒面等零星物品。比如董立亮最爱吃的“牛肉蔬菜羹”,根据细项核算下来,一顿饭总计900.55元;星期五的“八宝粥、水果、馒头”最便宜,只有588.54元。

“全校237人就餐,一人3元钱的补助,一周全校学生的补助就是3555元,根据每天食谱合计下来,营养餐一周经费是3518.94元,这样每周能结余36元左右。除了物价浮动有所微调外,剩下的钱都买成肉给娃娃们加在一顿饭里。”岔口驿小学校长赵政扳着指头算着说,“确保每分钱都吃到学生娃嘴里。”

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甘肃省还制定了《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办法》、《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供餐企业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明确要求“专项资金要全额用于为学生提供价值相当的营养膳食,补助学生用餐。不得用于食堂建设、设施设备购置、学校食堂聘用人员工资福利、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以及开展营养改善计划的工作经费支出”,同时要求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食品数量和价格,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3元钱全部保证让娃娃们吃上,其他的花费都是从学校的公用经费里挤出来的。”赵政说,除了设备和厨师工资,还有煤、电、水,都是不小的开支,“星期五吃水果,但是镇上的水果质量不太好,学校就自己掏钱雇车从县城买。反正就是尽量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