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会议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苏 琳

本报记者 苏 琳

几天来,出席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常委和委员们就“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开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与会人员认为,为应对货币信贷过度投放引起的通胀压力,中央果断调整宏观政策取向,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与会的常委和委员们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应把握合理调控的力度,容忍一定程度的温和通胀,继续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创造条件。他们还建议,健全物价调控长效机制,统筹考虑国际和国内因素、短期和长期因素,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调整市场供应。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综合调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委员们认为,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体,不能走老路,必须同步调结构、上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以提升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与会人员建议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持。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政府要通过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构筑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委员们建议,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

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优化结构防止债务风险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取得了较快发展,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特别是“新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打开了垄断行业的有形大门,但无形大门依然存在,民间投资依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与会委员建议,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要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股、控股、资产收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金融等生产性服务领域。畅通民间投融资渠道,及时有效地为民间投资提供融资服务。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大力发展扶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鼓励民间天使投资发展。建立各行业公共投资基金,通过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并为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提供融资支持。

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委员强调,要从国家层面重新梳理现有农业科技院校和农业科技研究院所体系,组建国家和民间并重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做好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适用农业技术并重的立体顶层设计。

与会的常委和委员们提出,重建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公益服务和市场经济并重并立的创新型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为创新农业科技体系组成部分与农业科技院所无缝对接。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着力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技术推广,保障粮食定价权。着力“两型”农业技术推广,保障粮食质量。着力粮食标准化生产与加工技术推广,保障粮农利益。着力小农机技术创新与推广,保障粮食生产效率。着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生产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