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便捷生活“刷”出来
本报记者 谭 辛

“请前门排队刷卡上车,无卡乘客请买票。”6月18日清晨,北京14路公交车缓缓驶入站台。公交协管员许春霞一边摇着小黄旗引导公交车进站,一边组织排队的乘客有序上车。

“自2006年推行‘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以来,乘客上车速度快了、秩序好了。”许春霞高兴地告诉记者,“‘上车两秒钟,买票两分钟’现象再也不见了!”

现在,不少来京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持“一卡通”乘坐公交和地铁,方便又实惠。“一卡通”除了用来乘车,还可以在多家商户刷卡消费。在北京,“一卡通”已覆盖全市的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和部分出租车及停车场,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广州,庞悦正在收取快递。她掏出一张银行卡在移动POS机上一刷,按下密码,签了名,随后从快递员手中接过了包裹和凭条。“一张卡放在包里,到哪儿都能消费!”庞悦笑着说。

目前,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2.7%跃升至2011年的30%左右。

人们钱包里的钱正越变越薄,花花绿绿的“卡”却越摞越厚——这正是10年来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业转型升级惠及百姓的真实写照。

在吉林省延吉市一家药店里,冯雪正在买药。“现在到医院看病,刷社保卡直接就能报80%的医疗费。在定点药店也可以直接刷社保卡。”冯雪拿出她的社保卡递给售货员。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金保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卡的发卡数量和持卡人群呈现快速增加态势。“十一五”时期,全国社保卡的发卡量分别为500万、1300万、1400万、1800万、3500万。到2011年底,像冯雪这样的社保卡持卡人全国已有1.5亿。

各种用途的卡已经与老百姓的生活形影不离。一张张社保卡的背后,是关系民生的社会保障体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在全国很多医院,一张社保卡就可以解决医院里包括挂号、交费、结算、报销等诸多问题。而在医疗费用的支付和返还方面,搭载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不仅可以用于某家医院或某个城市,还可依托银行用于全国的支付网络,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让异地就医的患者也能享受到社保服务的便利。

水卡、电卡、银行卡、社保卡……便捷应用的背后,是各种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整个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主管部门和商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理念的形成。

(相关报道见五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