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农合卡 让我心里踏实

采访对象:黑龙江省五常市兴盛乡九莲村农民赵士清和他的女儿赵娜。

“现在,家里有几十张卡,交通卡、银行卡、饭卡、打折卡,我用得最多的是交通卡、银行卡,而对我们家最重要的是一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卡。”在黑龙江省农村长大,现在长春工作的赵娜说。

原来,去年父亲赵士清的一次意外受伤让赵娜着实是捏了一把汗,却让她的家体会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也让赵士清弄明白了新农合医疗卡。

家住黑龙江省五常市兴盛乡九莲村农民赵士清,2011年4月在干农活时砸伤了腿,在五常镇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当天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结算医疗费,1万多元医药费通过新农合报了70%,自己仅出了3000元。

见到赵士清时,在家休养的他正在院子里散步,看样子恢复得还不错,说话有力,脸色红润。“以前,俺们农民就怕得病。”说起新农合的好处,赵士清特别激动。“现在有新农合,都是党的政策好,给俺们老百姓减轻了负担,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刚开始村里组织办新农合,俺还不愿意办,心想这小卡片有啥用。”赵士清回忆起了往事。“上回腿坏了,才知道了原来这卡这么方便。”赵士清乐着说。“现在,每年俺就交50元新农合基金。”

因为父亲的腿伤,让赵娜做起了新农合的功课。她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新农合试点,2008年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2011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参合率超过96%。2011年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超过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

在农村长大的赵娜更看好新农合的未来。她对记者说:“新农合让农民有归属感,增强了集体意识,也让农民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

(石力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