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调研之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结构巧打“三张牌”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图为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引进的意大利废铅酸蓄电池处理生产线。 (资料照片)

“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昔日老河口,曾列湖北省10强县市,又一度落后。近年来,该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手抓增量,一手抓调整,通过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了产业布局由“散”到“聚”、产业层次由“低”到“高”的转变。

今年一季度,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2%,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1.9%。变化源自哪里?记者深入老河口进行调研。

“打好‘特’、‘专’、‘新’这3张牌,做特色产业大文章,强力推进特色工业化,使老河口摆脱了县域经济结构趋同的困扰,全市经济已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快速发展的轨道。”老河口市委书记王世荣说。

以“特”谋强

壮大现代农业

6月3日,在湖北奥星粮油工业公司门口,运送油菜籽的车队排起了长龙,前来问询、销售的农民经纪人络绎不绝。现在正是油菜籽收购时节,也是这家湖北省最大的菜籽油加工企业最繁忙的时候。

不久前,奥星收购了湖北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至此,湖北省最大的两家生产油脂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重组。

“我们看中的除了洪森的生产能力,还有公司所在地荆门180万亩的优质油菜原料资源。”奥星公司董事长梁红星告诉记者,公司已在老河口市、咸安区、赤壁市、黄梅县等地建成奥星“双低”油菜生产基地130余万亩,加上洪森公司的60余万亩,奥星优质原料基地已经超过200万亩。“除了湖北,奥星还辐射带动了新疆、河南、四川等3个省共70多个县市的油菜生产基地建设,辐射带动100万户农户。”梁红星说。

在奥星公司生产车间,一阵阵醉人的油香扑鼻而来。梁红星说,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利用先进的低温冷榨技术,既有效保证了油脂营养不流失,又剔除了油菜籽的青涩味,成功研制出可与橄榄油媲美的“双低”菜籽油。

梁红星坦言,2006年,奥星公司落户老河口,看中的是老河口丰富的农业资源。老河口是湖北重要的“双低”油菜产地,又处在鄂豫川陕4省交界地。在奥星粮油公司的布局中,鄂西北是重要的一环,他们决定把老河口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油料发展的桥头堡和集散地。

如今,奥星公司的菜籽油产量占到全国行业产能的30%,并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期货定点交割仓库,去年实现产值43亿元。

引进湖北奥星,成为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这一怪圈的突破口,也成为老河口现代农业发展的拐点。“先办龙头企业,再建基地,以‘特’突破,以‘特’谋强。”一个“倒着来”的思路,在老河口的决策层形成。

“发展梨产业,看历程,我们不是全省的先行者;论规模,也并非全省第一。但我们的‘汉水’牌优质砂梨被湖北省农业厅认定为湖北3大名果之一,全国惟一设在县级单位的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也落户于此,这也得益于我们做足了‘特’字文章。”老河口市仙仙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遂胜告诉记者,通过龙头企业“催化”,砂梨这种特色资源迅速成为特色产品,并转变成经济优势。目前,老河口市优质砂梨面积已发展到11万亩,年产量25万吨,产值3.8亿元,形成了大特色、大板块、大基地,产业优势凸显。

油菜产业和梨产业的发展经历,坚定了老河口走特色农业之路的决心。他们一方面“筑巢引凤”,引进国内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另一方面“抱窝孵蛋”,注重扶持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其成长为带动全市农业发展的大龙头。“一篮果”、“一只兔”、“一斤鱼”、“一包面”、“一袋米”、“一壶油”迅速叫响市场。

“十只兔子好喝汤,百只兔子换新装,千只兔子盖新房,万只兔子奔小康。”记者在老河口市奔月兔业公司看到,一条占地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兔肉速食加工生产线正在进行紧张的安装调试。该生产线投产后,将生产兔肉干、全兔、麻辣兔等40多种产品。在奔月和煜婷这两家兔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市注册兔业合作社5家,年出栏量达100万只以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还辐射带动了外地的养殖企业,年出栏量超过140万只,年营业收入1.5亿元。

一大批本土企业的崛起,使老河口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逐渐形成。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4家,实现产值156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8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67.2元。

用“专”制胜

打造市场品牌

去年,老河口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装备制造产业的风光,得益于一批民营企业的崛起。

万盟数控的成长经历很有代表性。其前身光华组合机床公司的主导产品是钻、镗、铣等“大路货”,先进产品基本为零。2009年,这家国有企业改制,湖北万盟数控机床公司由此诞生。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点,打出“专”字牌,投资5.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走出了一条颇见成效的结构调整之路,综合经济效益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10名。

6月1日,记者在万盟公司看到,新建的厂房已经封顶。万盟数控公司总裁王建兴奋地说,新厂房将与西安航空动力集团、华中数控公司合作研制生产大型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用于飞机部件加工。西航动力集团在万盟公司加工的主要是飞机发动机的机匣,如此精密的部件何以选择一家民营企业?

“靠的就是我们的‘专’,”万盟数控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段红海介绍说,以前加工飞机发动机机匣都是通用机床,工艺复杂、周期长,而进口的专用数控机床价格又太昂贵。万盟公司根据西航动力集团的要求,自主研发了“七轴五联动龙门加工中心”,填补了国内空白。

“功率比从德国和美国进口的设备高1倍,加工单个机匣的时间也从国外的80个小时以上缩短到30个小时以内。”段红海说,通过坚持走“专业”、“高端”、“大型化”之路,万盟数控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集研发、设计、制造、装备于一体的大中型数控机床生产基地。

“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共同研发、设计、制造数控专用机床、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拓展航天工程机械领域、民用机械装备市场,年生产专用数控机床1000台(套)以上;筹建年产30万吨的精密铸造项目。”在王建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张用“专”制胜抢占机械制造产业高地的路线图,这同样也是老河口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路线图。

“特色产业‘握掌成拳’,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了话语权,也使老河口在招商引资时添了吸纳力。”老河口市委书记王世荣告诉记者,加快发展,老河口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一些企业、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工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企业组成结构都有调整升级的巨大空间。为此,老河口果断给“调结构”开出了“专”、“特”、“精”的药方,成效显著。如今,老河口装备制造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

从“新”突破

谋划“绿色发展”

在老河口规划的3个产值百亿元支柱产业中,农产品深加工已过百亿元,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已接近百亿元,而循环经济产业却离百亿元相差甚远。

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老河口积极探寻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增添发展后劲。老河口市市长郑德安坦言,“选择循环经济产业的主要原因,一是老河口底子薄,发展其他产业没有比较优势,而新兴产业,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二是全国最大的蓄电池企业就在邻县,发展循环经济起点比较高,也有较大的市场。”

破碎➝分离➝脱硫结晶➝熔炼➝提纯,废旧蓄电池经过以上工序后,就能提炼出高纯度的还原铅、聚丙烯塑料颗粒、硫酸钠结晶等再生资源。5月31日,记者在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引进的意大利废铅酸蓄电池处理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在14亿元以上,税收5000万元。

记者发现,这家企业熔炼所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生产主管范昌贵告诉记者,使用天然气的综合成本虽然远高于原煤,但污染小,产生的水还能循环使用。

范昌贵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废旧电池提炼的再生资源生产新的蓄电池,成本节约了近20%。下一步公司还将上马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生产线、试剂酸、电解铅等循环经济项目,2016年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为做大做强循环经济,老河口市在仙人渡镇设立占地220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再生纤维等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横向发展资源利用及节能环保领域的装备、材料、药剂等产品制造产业;配套发展物流、科研、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

通过边建设、边招商,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集聚平台效应已初步显现。目前,园区已入驻投资3.5亿元的楚凯冶金公司20万吨还原铅综合利用项目、投资1.23亿元的湖北业茂公司30万吨废钢炉料再利用及300万台(套)汽车轮毂制造项目、投资1.2亿元的年处理20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利用项目等8个项目。预计到“十二五”末,园区入驻企业将达到50家,每年可实现产值35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园区将发展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老河口本地的大型工业企业也纷纷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走进葛洲坝老河口水泥公司,不见滚滚黑烟,没有呛人粉尘,厂区整洁干净。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湖北陶金瓷业公司投资3400万元,实施了余热余压利用及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年节约标煤1.97万吨。安瑞淀粉公司投资1406万元,实施了节能改造工程,对生产锅炉及电机系统进行改造,年节约标煤4000吨。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