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黔西巨变
本报记者 苏 琳
图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协和乡杨柳村的美丽景致。
参加“新农村·对话”的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史开斌、周学芬、武鸿麟、王朝友、包瑞玲。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协和乡地庙村林桥明和妻子陈绍芬在自家的烤烟地告诉记者,有了水窖后,就不再怕干旱了,还扩大了种植面积,日子越来越好。

对话人——

武鸿麟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包瑞玲 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

史开斌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协和乡党委书记

王朝友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协和乡杨柳村高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周学芬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协和乡杨柳村海坝村民组农民

主持人——

李 力 经济日报农村新闻部副主任

编者按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惟一的地区级“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在贵州毕节成立。24年过去,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齐心协力,全力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创造了喀斯特贫困山区发展的“毕节模式”。

对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毕节的支持,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民建这几年在毕节地区,可以说扶持项目最多、捐赠数额最多、智力支持最多、人才引入最多。”民建对黔西的倾力帮扶,是新时期统一战线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民主党派在助推毕节试验区建设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有哪些好经验?日前,本报邀请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武鸿麟,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包瑞玲与黔西县协和乡基层干部、农民代表,就此展开对话。

没有沿海优势,又不靠近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的毕节,走出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阴影

2004年毕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最末一位,有两个数据就反映出当时的贫穷,一个是农村贫困人口有170.99万人;第二个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5元,就是吃饭、穿衣都十分困难。

包瑞玲:我是一个不爱流泪的人,但是2004年第一次到毕节市的黔西县我掉了眼泪。我们专门去了贫困户家里,没窗,4平方米大小的一间房,里面既住人,又住着小猪、小狗,当时我心里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我们肩上帮扶的担子确实很重啊!

武鸿麟:是的,当年黔西一些乡镇的贫困程度,没见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现在你走在毕节市区,就会发现它的面貌与内地许多城市相比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从2004年到2011年,毕节的经济总量从全省末位上升到第三位,农民人均收入从1665元提高到4300元,共减少贫困人口93.76万人。其中,黔西县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07年末的11.9万人减少到2011年末的5.36万人,共减少贫困人口6.54万人。

王朝友: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就很大,大家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我家盖了新楼房,买了摩托车,装上了电脑,不过这在村里还算不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整个村组的环境卫生变整洁了,人也更加精神了。

周学芬:我家前几十年住的都是茅草房,两年前建了砖混结构的新房,还添了新家具和电器。

史开斌:8年前,我们这儿还没有公路,家家户户住茅草房。就说王朝友和周学芬两家居住的“海坝苗寨”吧,几年前整个村民组都是住茅草房,也没有规范的牲畜圈舍,现在村里铺上了混凝土路面,装上了路灯,修了公共圈舍和公共厕所,还建了生态公园,农家书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白墙灰瓦的新房。

武鸿麟:事实证明,虽然毕节既没有沿海优势,又不靠近发达地区,但是毕节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科学发展道路,就是创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有三个主要的任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控制人口。当时,八个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共同商议,怎么帮助毕节试验区建设,结果是八个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明确分工,分别具体负责毕节的一个县或者是一个县级市。

包瑞玲:民建中央从2004年开始对口帮扶黔西县以来,充分发挥民建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整合民建各种资源,举全会之力来开展帮扶。民建中央领导非常重视黔西的帮扶工作,多次深入黔西县的乡村进行调研考察。我们紧紧围绕“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等五大“同心”工程,在人力、财力、物力、智力上给予黔西支持,还先后派遣干部5批12人到黔西县挂职帮扶。

武鸿麟:8年来,民建在黔西援助项目125个,捐赠物资及帮扶资金3362万余元,帮助落实招商引资资金72.8亿元。可以说,民建对黔西的倾力帮扶,是统一战线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新时期民主党派在助推毕节试验区建设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民建有62.2%的会员在企业工作,有2万多名会员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担任各种经济实体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些企业家都很有爱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民建组织结构的特色,这个特色在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中就成为了一种优势。

史开斌:民建重点帮扶黔西,我们乡受益很大。今年2月,我们依托民建中央与民建贵州省委组织的力量,实施了“同心思源”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我们乡第一期跟三家民建会员企业分别签订了1万亩高粱、5000亩黑莓、5000亩茶叶和1000亩药材种植的合作协议,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包瑞玲:我们与民建贵州省委共同在协和乡实施“同心思源”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是继在黔西县新仁乡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农民致富之后,打造产业化扶贫的又一个新尝试,这将对黔西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影响。

史开斌:贵州赖永初酒业有限公司发展种植高粱,用作酿酒原料;黑莓是贵州北极熊实业有限公司发展种植的,被用作饮料原料;药材是贵州恒霸药业有限公司发展种植的。高粱的根还是药材,秸秆能用作手工艺编织的原料,我们与加工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

周学芬:这个产业园对我们帮助很大,今年我家也种了5亩高粱,6亩药材和5亩黑莓,预计我家今年收入是去年的两倍。

王朝友:我家种了10亩高粱。我们村还成立了杨柳村高粱专业协会,我被推选为负责人,合作社种了500多亩。村里还有不少种黑莓的,黑莓种苗是由公司垫资的,现在已经种了200亩,还有一部分种苗运到村里了,正在种。

史开斌:这些项目对带动农民致富作用非常大。我们估算了一下,每种一亩高粱、黑莓或中药材,每年最低可分别增收1200元、1000元和1300元。

包瑞玲:在扶贫工作上,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优势,整合会内企业家力量,来开展扎实有效的帮扶工作。你刚才说的贵州赖永初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赖世强就是民建贵州省的副主委,是我们民建会员。

武鸿麟:是的,已经有好几家民建会员企业入驻“黔西县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了,有生产饲料的,有做食品加工的;有的项目已经投产,有的很快就要投产。这些项目对当地农业拉动作用非常大。

包瑞玲:为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去年10月,我们组织了民建东部十省市的几十名会员企业家来到黔西考察,参与黔西的建设;今年4月,我们又组织了东部发达地区的十余名民建会员企业家到黔西县进行项目投资考察。同时,又安排民建东部10省市开展对口帮扶黔西工作。

武鸿麟:民建对黔西的帮扶和援助,不仅给黔西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物资,更带来了新观念、新作风,激励着黔西加快发展。

着眼于长远目标,破解“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难题

帮扶黔西的切入点在哪里,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输血”式扶贫,但只解一时之困,并非长久之计。民建认为扶贫先扶智。越是贫困,就越应该重视教育。

武鸿麟:扶贫必须着眼于长远目标,否则还是会回归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局面。只有让农民提高文化水平,充分掌握科学技术,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致富奔小康,谋求更为持久的幸福。说到智力扶贫,我们统一战线最大优势就是智力资源,这正好是欠发达地区急需的。

包瑞玲:我们一直把帮助黔西发展教育作为智力支持的重要一环来抓。这些年,我们发动会员在黔西县总共援建了14所希望小学,还援建了1个教学点和1个爱心家园教师宿舍,解决了4600多名学生上学难和部分教师住宿难的问题;引进助学资金100多万元,资助600多名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捐赠了图书1万多册、电脑15台,还捐建了图书室、电脑室。

史开斌:民建中央在协和乡共援建了两所小学,一所是地庙村民建叶青高坡小学,一所是木弄村德昭新浪小学。另外,还开展一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项目。

包瑞玲:我们还不断延伸智力扶贫的范围,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和就业援助计划。

史开斌:这些培训,对我们基层来说,是最迫切的。最近我们乡就挑选了20名教师,要分别到北京、天津参加民建中央举办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时间10天以上。我们还有医师参加了民建中央组织的乡村医师技能提升培训。

包瑞玲:今年我们计划以这种“走出去”的形式,培训黔西的200名乡村骨干教师,计划5年内培训1000名。另外,我们还开展100名黔西县乡村医生培训、100名黔西县村干部培训和100名农民致富技能培训。

史开斌:我们乡村干部,每天都跟着农民在地里转,很想出去培训,开开眼界,但缺乏这种机会。今年2月,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夏赶秋来乡里调研,我做了专门的汇报。没想到,民建中央很快就给乡村干部安排了出去培训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宝贵,我们非常珍惜。

包瑞玲:培训乡村干部、教师、医生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扶贫的重点是农村,对象是农民,对农民的培训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请来农业和畜牧专家培训养殖户,组织开办农家乐的农民外出考察学习管理知识;针对当地富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并推荐他们到东部的会员企业就业。

王朝友:去年,民建贵州省委专门请来水果、蔬菜专家,对我们进行免费种植技能培训。今年6月我还要参加民建会员企业、贵州恒霸药业有限公司组织的药材种植培训。

周学芬:我参加过刺绣技能培训。我们村在民建贵州省委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苗族刺绣专业合作社,村里有30多名妇女参加,我们的苗族刺绣工艺品现在销路还不错。

史开斌:今年3月,民建中央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和教授来我们乡指导,他们出的点子,很符合我们乡的实际情况。

武鸿麟:智力扶贫,就是交给农民一把“金钥匙”,帮助他们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民生是一个大课题,民主党派在帮扶工作中特别注重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所作为

民建的帮扶工作不仅要符合黔西的经济、生态环境特点,更要想老百姓所想、所盼、所需,把改善民生贯穿帮扶工作的始终。

史开斌:说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和路是关键,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比如说,我们乡的老百姓种植烤烟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了,但就是缺水,路不方便,烤烟种植一直比较零散,形成不了规模。

王朝友:我们这个地方每年都有春旱,烟苗移栽只能靠“望天水”,如果老天爷迟迟不下雨,那移栽不成就变成了受灾,种得越多,受灾越重。

周学芬:人家都说我们这里是“平时背水、旱时找水”,我们老百姓多年来一直说“吃水当吃肉”。

史开斌:这两年,民建协调资金37.5万元,为我们乡的地庙村修建了1680米混凝土路,还援建了30口“思源同心水窖”,不仅解决了400多人、1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还能帮助农作物度过旱时,一口水窖浇灌的苗圃,能管300亩地烟草用苗。今年我们乡的春旱很严重,不少地方河水断流、水源枯竭,而地庙村的烟叶长势良好,这些水窖发挥了大作用。

周学芬:这些小水窖真正给我们农民带来了方便,为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没有这些水窖,地庙村的花木基地就搞不起来。

包瑞玲:“思源同心水窖”,是民建在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同心改善民生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史开斌:路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地庙村的院墙等村民组不通路,建材运不进来,房子破破旧旧的也没法重建。不过,现在你们到院墙组,就会看到那里有水泥路了。民建中央派到我们县挂职的于艳斌副县长为我们争取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项目,我们乡去年就实施了7.2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国家财政投入156万元,用于购买水泥、沙石,村民都积极投工投劳。

王朝友:修路的时候,七十岁的老人和十几岁的孩子都来帮忙呢!

史开斌:路修好后,今年老百姓开始建新房了。地庙村院墙村民组还第一次出现了种植大户,比如说种植大户林桥明家,他家的年收入可达十万元以上。

武鸿麟:民建在开展帮扶工作中特别注重改善民生。比如,引导企业会员投入近500万元为黔西县进行茅草房改造,修建沼气池、自流井和水窖。协调资金1000余万元,解决了11个自然村3000多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还协调水利部,使黔西县被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这将彻底改变黔西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基本面貌,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紧张的问题。

包瑞玲:今年民建中央将捐资200万元实施贫困残疾人治疗计划、捐资50万元为黔西县改善教学设施。

武鸿麟:“同心工程”中的“同心”这两个字,就代表着统一战线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这些年来,民建以黔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想民众之所想,做民众之所需的事,充分体现了“同心”二字的含义。

包瑞玲: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多次强调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我们要动员引导广大会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黔西人民早日脱贫致富献计出力。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苏 琳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