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发展不足这道难题,关键在于做强做大产业。湖北省确立了构建战略支点的产业发展目标,就是要经过不懈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成为中部地区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产业高地、资源要素配置辐射的市场中心、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的主策源地、对外开放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
今年1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31.5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
项目引进推动产业升级
宜昌市高新区联邦电缆有限公司园区内,高达180米的立塔车间已封顶,工人们正忙碌地施工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1100KV特高压VCV立式生产车间,其高度为世界同行业立式生产车间之最,“今年全面建成投产后,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这里马上要成为第二故乡了。”6月6日,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叶永明的一句感叹,让人会心一笑。这一天,投资140亿元的上海通用第四基地奠基武汉。
从通用落户到联想进驻、从联邦千亿元电工电缆产业园到东阳光工业园,1至4月,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71个,总投资30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4%、164.8%。
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正是循着这一理念,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湖北,始终把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建设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战略支点的重要抓手。1至4月,全省工业产业完成投资1756.7亿元,增长52%,占全省投资比重的48.1%,食品、石化、医药、汽车等制造业投资强劲。
顺着这些大项目,电子信息、钢铁、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建材、医药等9大千亿元产业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从产业链的源头到制造业的高端,湖北千亿元产业见证了该省从“打基础、管长远”到把握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升级、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
项目云集,投资潮涌,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湖北大力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4大环境创新工程,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软硬投资环境,为全省构建战略支点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投资软环境的改变,加上原有的区位、交通优势,湖北已经成了吸引各类投资的资本洼地。”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告诉记者,他在湖北投资已逾10亿元,布局了3个饮用水及饮料生产基地,目前又投资2亿多元在武汉东西湖布局了八宝粥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650罐。
5月25日,在全国工商联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举办“民企携手湖北,共促中部崛起”主体活动上,到会的企业家云集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当日集中签约项目302个,投资总额6423.9亿元。
产业发展呈现全新格局
既要做大经济总量又要做优经济质量,在加快发展中使结构趋于合理,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2011年,武钢集团在全国钢铁行业一枝独秀,逆势增长,销售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17.4%。这得益于武钢及时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由内陆向沿海、国外发展转变。近年来,武钢一方面做强主业,产品由“厚”到“薄”、从“优”到“特”,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非钢饭”越吃越香,范围已包括海外铁矿石基地、工程设计建设、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码头、天然气、投资融资等。“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非钢产业收入1100亿元以上,占比将超过30%。”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说。
调整产业结构,完成转型升级,武钢只是湖北这个老工业基地的一个样本。如今,湖北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命在“强块头”中“壮筋骨”,为企业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过去5年间,湖北工业技改投资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全省2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12622项,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300多项。
在推动传统工业转型的同时,湖北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兴产业工程,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涌现了烽火通信、长飞光纤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创造了全球首台71英寸激光电视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9家企业,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
着眼未来,湖北正加紧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襄阳、武汉先后被列入全国25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东风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和轿车攻克了系列技术瓶颈,通过了全套性能试验和强制性检测,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在风电领域,湖北已有荆州巨鲸、武汉重工铸锻等10多家企业从事风电装备制造,涵盖发电机、齿轮箱、电控系统等多个关键配件行业,九成零部件实现“湖北造”。制造风电机组的武汉国测诺德,通过与欧洲技术团队合作推出的兆瓦级两叶片风机产品,已在东北、内蒙古及山西等地成功并网。
如今,在湖北的产业天平上,新兴产业不断加码并逐渐构成支柱。2011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5.9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23.4%,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2.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1.8%。
“三化”协调支撑中部崛起
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是夯实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现实选择。
去年以来,一股“中国农谷”建设的热潮从荆门席卷全省。荆门市按照“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全省“三农”发展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汇源集团142亿元生态农业项目的签署,隆平高科现代种业基地的落户,傅廷栋、张启发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揭牌……一年来,“中国农谷”的品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6大类80多个项目已成功策划,总投资400多亿元。
湖北是农业大省,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工业化发展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推动分散农业向规模化转变。近年来,省级财政投入资金9亿元,撬动100亿元社会资金参与,已建成种植业板块基地4000万亩,水产板块基地面积600万亩。全省还打造30个农业专业大县,粮食、水产等初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格局。一批园区、龙头脱颖而出,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板块内农产品优质率达95%,商品率达90%;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高达98.7%,居全国前列;全省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产品为4137个,居全国前列。
2011年,湖北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机械化率超过54%;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增长“八连快”,总额居中部第一,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