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二个困难时期。”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义芳对当前钢铁行业形势如是分析。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10.34亿元,由钢铁生产主业亏损变为行业亏损,钢铁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行业亏损。
王义芳进一步分析说,一是当前下游用钢需求强度持续下降,特别是房地产、汽车、造船行业增速急剧下滑,钢铁产品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据有关方面统计,一季度房地产、通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主要用钢行业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0.6、13、8.2、6.9个百分点。二是在全球垄断格局下,铁矿石价格将持续保持刚性,且随着资源、能源价格及税收、分配制度改革政策陆续出台,煤、电、水、废钢等各种原燃材料及人工、资金等各种要素成本还将继续上涨。三是国内已经形成大量闲置产能,一旦需求稍有启动,就会引发新一轮产能大量释放。业内专家分析,按照3月份粗钢日产水平,年产粗钢将达到7.25亿吨的水平,这又将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
“成本增加和需求下降只是造成钢铁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和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还是钢铁产业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王义芳判断,“我国钢铁工业高盈利、高发展的黄金时期基本结束,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甚至局部亏损的局面将长期持续。”
“但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能否战胜危机,走出困境,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作为。” 王义芳认为,我国钢铁工业要想在这场考验中赢得主动、站稳脚跟,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到河北钢铁集团怎样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王义芳的总体思路是:积极推进深化整合、科技创新、精细管理工作,实施全面转型升级主体战略,进而当好钢铁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示范者。
“全面转型升级”战略,关键是着力推动“四个转变”。王义芳这样解释“四个转变”,即由普通产品主导的规模效益型向高端精品主导的集约效益型转变,由以生产为导向的钢铁制造商向以用户为导向的综合服务商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精细管理型转变,由区域型一钢独大向国际化多元发展转变。由此达到由单要素创新突破转向技术、管理、设备、产品、服务、环境、人才、文化等全要素升级,来增强企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站在河北钢铁物流园区规划图前,王义芳向记者介绍,借助《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河北钢铁集团将投资100多亿元,建设曹妃甸和黄骅港两大港口物流园区。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华北最大的钢铁现货交易中心。
“企业最大的危机并不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内部。”这位当年“邯钢经验”缔造者之一的企业家对应对危机开出一剂良方。
王义芳透露,当前一场以“战危机、保生存、求发展”为主题的“居危思危、居危思进”大讨论活动在集团上下正全面展开。他介绍,以“价值、效益、效率”为中心的创新管理战略,是他们为强身健体实行的一套“内功”战略。他们以创新理念、体制、机制为基础,持续改善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季度,通过创新管理,材坯销售成本同比降低12.29%,集团主要技经指标继续保持了行业先进水平,有15项进入行业前三名,有9项指标位居第一。
谈到人本强企战略,王义芳说,“人才蔚,企业兴,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干部队伍创造潜能与创新活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该集团实施的“金、橙、蓝”人才计划,将逐步引进、培养、选拔20名国际化的经营管理和技术领军人才,300名高层次、专家型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人才,建设2000名重点专业技术领域关键人才团队,打造3万名高技能岗位骨干人才队伍,以此来构建高端人才引领的“金字塔”形员工队伍结构。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打造绿色钢铁,引领钢铁工业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决心决不动摇。”王义芳表示,虽然面对危机困局,但在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上,河北钢铁集团依然保持项目不减、投入不少、速度不降,“十二五”期间,集团还将投入53亿元专项资金实施节能环保高效化改造,力争节能环保指标全部达到国内一流。 文/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张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