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花人汗洒在花前
本报记者 陈 颐
对园里的牡丹花,贾树粉看得比孩子还重要。 陈 颐摄

“请您看花也爱花呀。”在200亩花开似锦的牡丹花园内,看着如织的人群穿过绿植墙踏入牡丹园内,有些牡丹花枝被折断,有些游人掐掉牡丹花,贾树粉又心疼又无奈地不断提醒着。

这个49岁的柏乡县汉牡丹花卉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10年前向县里申请,承包了包括7株汉牡丹在内的牡丹园。“我从小出生在柏乡县城北的北郝村,那里就是汉牡丹生长的地方。”贾树粉说,“我热爱汉牡丹,很想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2001年,我和丈夫投资310万元开发牡丹园。那时园里除了7株汉牡丹,还有50多个品种的牡丹花。我当时估计5年内收回成本后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了,没有想到后来会遇到这么多困难。”

从来没有养花经验的贾树粉和村里签订协议,从乡亲们那里承包土地种植牡丹,农闲时,雇村里妇女来园中负责锄地、除草和浇水。她又去河南洛阳和山东曹县买来牡丹苗,在园中种植了牡丹、建了围墙、铺好了路,2002年开园迎客。“因为品种都来自外地,没有经验,不知道开花的准确时间。那一年只收入了5万元。”

2003年,贾树粉遭遇了更大的打击。为了培育新的品种,她买的5000盆花由于天气原因,全部枯死。好在7株汉牡丹还活着,就是打蔫了。“我肩上的压力特别大,赔了60多万元。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千万不能让祖先留下的汉牡丹在我手里绝了种。”贾树粉去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请来了两个专家,和他们签订了3年的合作合同,设立了中国牡丹试验基地。牡丹专家刘政安一方面对汉牡丹进行了复壮工程,又从世界各地引进150多个品种,在中科院植物所进行试验。

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贾树粉的牡丹园终于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贾树粉告诉记者说,牡丹开花大约7至8天,柏乡牡丹正好在南北牡丹观赏时间的中间地带。“洛阳牡丹比柏乡早10天开花,菏泽牡丹又比我们早5天,而北京比我们这里晚几天。这样一来,喜欢牡丹花的人可以从南到北看一个月的牡丹花。柏乡的沙壤地非常适合根系发达的牡丹生长。如今,我们园中有神奇的汉代牡丹总领群芳,还有来自洛阳、菏泽、安徽、四川、甘肃以及国外的牡丹、芍药珍品九大色系上千个品种。”

2008年,贾树粉有了10万元的收入。她又想出了新点子,在汉牡丹园西北侧开设了占地面积200余亩特色果蔬园,园区果蔬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以有机肥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为主,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园区建设日光温室和各棚类60多个,生产长季节栽培茄子、黄瓜、水果小黄瓜、番茄、樱桃番茄、彩椒、尖椒、草莓、葡萄等品种30余个,供游人采摘和购买。

谈到今后的发展规划,贾树粉告诉记者,她又租了120亩的土地,计划建立四季花卉园,进一步挖掘以汉牡丹花卉为主体的花卉文化资源潜力,实现四季花卉观赏。“目前,该项目正在运作中,用1到3年时间投入运营。明年牡丹花开时节,汉牡丹园将以崭新的容貌迎接四海宾客。但我也不希望人来得太多了,看着游客折断牡丹花枝,我特别心疼呀。”真是赏花人只道花争艳,种花人汗洒在花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