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
本报记者 齐 平

今年春季广交会期间,浙江义乌和广州之间每天增加10多个航班。义乌以一个月7场的频次,迎来密集的会展活动。刚刚降下帷幕的第七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成交额45.17亿元。

穿行在这个有“地球上最大的集市”之称的商品海洋,你很难不感到震撼: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万客商在这里“买全球货、卖全球货”。小商品的种类多达170多万种;全国为市场直接供货的中小企业有20多万家;带动产业工人就业超过1000万人。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已经是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

“市场是义乌经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说。当地人有“鸡毛换糖”的传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抢得先机,恢复“马路市场”,以后逐步扩大、升级,终成气候。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我国第一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

义乌的崛起,是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缩影。2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规模明显扩大、结构趋向合理、主体日益成熟,规则逐步健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向我们走来。

商品市场从总量到结构、从层次到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嬗变,为使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曾经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活跃了近40年的各种票证逐渐从流通领域退出,成为人们的收藏和记忆。

1993年2月,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发现:就餐时不需要缴粮票了。这一年,全国95%的县市放开了粮价。

在经历重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价格闯关”等阵痛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1992年下半年,新的《价格管理目录》颁布,中央直接管理价格的商品由737种减少到89种,工业生产资料大部分并轨实行单一的市场价格,放开了原来尚未放开的工业消费品价格。

20年后的今天,除少数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仍然实行国家指导性价格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达到95.3%和97.1%,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超过70%。

有效的价格信号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商品匮乏成为历史,“买方市场”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消费需求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199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9200多亿元,2008年达到10.8万亿元,2011年达到18.1万亿元,20年来年均增长14.6%。

商品市场实现结构性嬗变。

这是一个从现货到期货的市场体系。“看着期货大盘来种地,啥品种赚钱就种啥,啥时候价高就啥时候卖。”吉林省四平市的农民已经习惯于每天通过电脑看粮食期货大盘。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功能锁定了种粮农民的利润,“小生产”和“大市场”挂了钩。

这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市场体系。《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以上。

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在仅仅20年的时间里,发达国家在一二百年间逐渐形成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在我国落地生根。从消费品市场到生产资料市场,从区域性市场到国际化市场,从便利店到大型批发市场,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据统计,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达到8万多个,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3398个。

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与完善,是判断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一个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要素市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是资本市场的‘小岗村’。”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忘不了2005年6月10日这个日子——这一天,三一重工修改后的对价方案获得高票通过,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射出的“第一箭”。

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性变革,解决了自股票市场诞生之日起埋下的股东同股不同权的制度“病根”,在惠及市场投资者的同时,也使得上千家上市公司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比如三一集团兑现了股改承诺,相继完成一系列优质资产的注入,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中首家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好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在1992年初发表的南方谈话中,对于发育未久、非议颇多的股票市场,邓小平同志的一席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义重大。

虽然建立初期存在整体环境和制度设计上的先天不足,虽然数次面临“推倒重来”的困境,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和市场自我演进中,不断破解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走出一条独特的市场化改革道路。

1992年后,股票价格放开,股市纳入统一监管,股票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谁能想到,当初那个仅有10来只股票的试点市场,今天会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市场呢?红绿交错的大盘,牵动着1.3亿股市投资者的目光。

2004年后,多层次资本市场轮廓逐渐清晰。“如果把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比作金字塔的话,随着创业板的推出,金字塔的塔尖和塔身部分已经搭建完毕。”2010年出版的《资本市场蓝皮书》如是说。

因应市场化改革的需求而生,又以自身的发展,引发一系列经济和企业制度变革。要素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987年,深圳响起“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时,还曾引起“出卖国家领土”的质疑。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进程,城市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全面建立。

传统意义上国家计划分配就业岗位的制度彻底打破,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型劳动就业体制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是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寻求自身价值体现的场所,也是随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而产生的国企下岗职工寻求新岗位的桥梁。

2003年以来,各地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目前,2/3以上的新增企业就业人员通过市场寻求工作岗位。劳动力市场,加上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要素市场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让更多价值创造的潜力迸发。

信用体系依然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突出的薄弱环节。改革越是深化,市场越是进化,就越凸显出信用瓶颈的制约

信用是维系市场运行的基石。

去年10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给中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但由于我国市场培育的起点较低,合同制度、信用制度、交易制度、竞争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等在发达国家市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惯例,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个需要学习和适应的课题。建构市场体系的过程,也是解决制度缺失、重塑制度基础的过程。

20年来,与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现代社会信用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直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相继颁行,逐步形成依法治市、鼓励竞争、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法律体系框架,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信用信息的自然人数已达3.4亿人,每天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达到11万笔左右。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是秩序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描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强调了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和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一样,信用体系的薄弱主要是由于改革不够彻底、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造成的。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市场监管市场,是监管的最高境界。”2000年,现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部主任的祁斌从美国华尔街回国,加入了中国证监会,受命调查被媒体曝光的“基金黑幕”。这段经历使祁斌认识到,信用体系的建设,要靠参与市场体系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共同发力。由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托管银行、评级机构、保险机构、新闻媒体等共同构建立体监管体系,才能造就基金业的繁荣。

今年“五一”前后,中国证监会密集出台强制分红制度、退市制度等一系列正本清源的措施,彰显了通过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还原股市本来面貌的决心。

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市场体系、信用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