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陕西的一些中小企业活跃着一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他们担任首席工程师,为企业的创新出谋划策。
他们是陕西的首批“百户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这一机制是陕西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精心培育创新主体的重大举措。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首席工程师”们都干些什么?中小企业又感受如何?“首席”机制如何运转?最近,记者来到位于秦岭北麓的国家级宝鸡高新区,深入中小企业,一探究竟。
开阔创新视野
小企业对接战略大产业
3月23日上午,在宝鸡烽火诺信科技公司,记者见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电磁散射研究所张福顺教授,他正在实验室手把手指导企业研发人员测试飞机天线反射板。“已经待了3天了,因为要给博士生上课,本打算上午就返回西安的,但是有两项产品测试遇到些问题,只能留下来了。”作为烽火诺信科技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同时又是大学33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张福顺教授如今已成为西安—宝鸡动车的常客。
宝鸡烽火诺信科技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专业天线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万元的主营收入曾经让这家不足百人的小企业衣食无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司总经理龙拉怀坦言:“企业自己的研发人才和创新后劲已经严重不足。设计力量和创新视野是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升级最大的短板。”企业的苦恼恰恰是专业科研机构的长项,张福顺告诉记者,在天线通讯技术领域,“我们的设计水平并不落后,关键是制造工艺和材料能力跟不上。而这正是制造企业比之科研机构的强项”。龙拉怀与张福顺的“长短之见”,正是陕西省统筹产学研资源,推行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机制的初衷。
为关键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只是中小企业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在张福顺看来,以国际视野帮助企业确立创新方向才是关键。龙拉怀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与张老师合作将开展两大创新项目:一是开发北斗三号卫星的GPS民用天线应用平台,产品涉及远洋渔船、无线物联网、森林防火、防洪等领域;二是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线测试系统,企业将进军高端标准认证领域”。
“从做产品到做系统,从搞技术到做标准。这样具有战略转型意义的大事我们过去没想过。”龙拉怀感慨良多。
两个团队互动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因为宝鸡创业孵化基地部分装修改造,宝鸡博远信航电子科技公司只能暂时“蜗居”在一栋普通写字楼的四居室内。虽然创业只有4年多,员工总数不足20人,但是这家微型企业从事的却是绝对高端的装备制造研发——飞机航空仪表测试及机电一体化。
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内,公司副总经理谢春华和来自宝鸡文理学院电子电器工程系的副教授、首席工程师李军生正围着一台名为“飞机陀螺综合罗盘测试仪表转台”的设备忙碌着。谢春华告诉记者,“这个可以模拟各种飞行姿态的转台主要应用于航空维修和仪表测试。目前,李老师正在帮助我们向全数字化方向突破。届时,将能够控制到每千秒转一度”。谢春华所说的“一度”在设备上标出的长度还不足一厘米。“数字化航测装备涉及硬件电路、软件编程、电机控制、材料等多个专业领域,我们这样的小团队绝对无法独立完成,这就要靠李老师和他背后的高校团队资源。”最近,在首席工程师李军生的牵头组织下,宝鸡文理学院的几位其他专业的老师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的建模、实验等环节。
李军生坦言,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活动中,才深刻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过去大学科研人员做项目过度追求理论与技术的完美,综合考虑材料、工艺、成本和市场要素不足;导致很多成果仅仅是看着很美,无法实现产业化。因此,担任首席工程师对教学科研大有裨益。
这样的互动在烽火诺信科技公司也得到实践。“本月底,我的6位研究生就来企业完成工艺文件。”今年以来,首席工程师张福顺每月都要在烽火诺信举办一次技术讲座,同时,他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也会定期来企业工作实习。在张福顺看来,帮助企业培养一个研发团队才是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工作最“核心的核心”。
加强技术管理
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在宝鸡蕴杰金属制品公司,首席工程师、西安理工大学讲师朱记伟的办公桌被安排在技术部房间。其实,朱记伟的专业领域是工程项目和战略管理,但是,在公司董事长李霓看来,“在小企业,技术管理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李霓的观点缘于企业曾经的“吃亏”经历和现阶段的发展瓶颈。
1995年创业的蕴杰金属制品公司主要从事硬质金属材料加工,曾经以过人的工艺技术领跑行业。但是由于忽视技术产权保护,招致仿冒产品恶性竞争,加之家族企业在管理上的弱点,导致一度陷入困境。“我们甚至赴京花大价钱引进过几位高级管理人才,但最终都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蕴杰金属副总李大斌说:“朱博士是研究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专家。他针对我们行业和企业的特点,指导我们在专利保护方面实施分段申保,效果非常明显。”
其实,首席工程师朱记伟与蕴杰金属结缘还要追溯到3年前。当时朱记伟参加百名博士基层服务活动来到宝鸡,在为小企业群体讲课和调研的过程中,朱记伟与蕴杰公司合作完成了《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研究》报告。“中小企业的创新体系有别于大企业,他们不可能建立研发中心,但可以通过提升技术管理促进创新。”朱记伟说,目前他在蕴杰金属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规范科技成果申报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二是培育创新管理团队;三是对接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合作。
记者离开蕴杰金属公司时,朱记伟和李大斌也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赴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找专家解决“轧辊喷涂”方面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