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泉州:让农民工融入城市
本报记者 石 伟

57岁的孙志武是福建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2001年,回乡探亲的孙志武在老家安徽突发心脏病,4万多元的治疗费成了孙家沉重的负担。幸运的是由于孙志武参加了公交公司工会组织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险,他从保险公司获得17806元补助款。

每年每人缴费36元,互助期内最高可报销4万元,泉州职工医疗互助体系开展6年来,用聚小钱的方法帮助外来农民工办大事,至今已经有241万人次参加了这项保险,惠及农民工3.5万多人次,补助资金达5708万元,被泉州市外来农民工称为“救命钱”。

泉州是我国民营企业集中的城市,在这里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近200万人,农民工已经成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为了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泉州市提出了“产业工人本地化”的思路,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市里把农民工工作提高到优化泉州发展环境高度,先后出台了多项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去年3月,市政府在当地媒体作出关于加强企业用工服务的17项确保公开承诺,内容涉及农民工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权益维护、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从今年起,泉州市试行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范畴,在全市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为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快更好地融入泉州,泉州市各级政府部门推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比如,市总工会与当地移动公司开设的12580求职专线被农民工称为“永不落幕的求职市场”,2011年有1.9万人通过这个平台在泉州找到合适工作。市总工会发起的东西部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每年组织优质企业赴内地开展劳务协作。针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泉州市各级工会采取办夜校课堂等形式,使农民工更自信地融入城市生活。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