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消费市场乱象丛生亟须整顿
欧阳梦云
许 滔绘

河北阜平县委张成利来信反映,为了让一些儿童食品看着漂亮、闻起来香,孩子们喜欢,商家往往会使用更多的添加剂,但过量食用添加剂对孩子的身体、骨骼、神经系统乃至智力发育都会有影响。呼吁下大力气整治儿童食品市场,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商场、小超市、食杂商店经营的饮料、果冻、膨化食品等。对不具备条件的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陕西省榆林市文联霍文多认为,一些低俗、恶作剧玩具误导儿童,有的甚至打着益智玩具的旗号充斥于玩具市场,例如,一种用来恶作剧的仿真蛇、形似大便的玩具等所谓创意玩具,还有泡妞证、逃课证等,传达低俗暴力信息,不仅不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有可能对孩子产生误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极坏影响。建议加强对儿童玩具市场的监管,玩具以能够提高孩子能力,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标准。

湖南省岳阳市五中王曙光来信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痛恨在各类广告中成语乱用现象。比如,“一步到胃”(胃药广告),“衣衣不舍”(服装广告)、还有“牙口无炎”、“一网情深”、“无与轮比”等。这类“篡改”成语的所谓创意广告词不顾培养和教育儿童的需要,严重影响孩子对汉字的认知,使学生遣词造句很容易出错。

广东省珠海市五洲花城小区李惟容反映说,一些儿童食品广告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由于儿童辨析能力较弱,孩子们总是盯着广告吃食品。生产厂家任意夸大功能,什么吃了喝了就能“增智”、“增高”、“变聪明”、“提高学习成绩”等。建议加强广告监管,不能出现或含有任何不利儿童成长的内容和行为。

家住山东青岛五四广场附近的刘梅梅来信说,孩子生病,是家长最头痛的问题。青岛一些打着“绿色治疗”的小儿推拿,存在无证经营、收费混乱、卫生状况差等问题。还有的治疗近视、增高、减肥等,治疗机构为了满足患者的迫切心理,不负责任地说很快根治。还有的江湖游医打着针灸、气功疗法的幌子骗人。此外,在儿童用药上,很多药品的包装或说明书上,都写有“儿童酌情减半或遵医嘱”的字样。这着实让家长犯难,12岁以内都是儿童,婴幼儿与12岁的孩子差距很大。建议药品说明科学点,按儿童的年龄、体重细化剂量。

北京垂杨柳医院吕宁说,目前儿童用药存在严重滥用现象。孩子小病小痛,很多家长选择不去医院、凭借经验去药店买药来缓解病痛,给儿童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埋下隐患。儿童用药过量的门诊、急诊经常见。很多家长要求输液,一些医疗诊所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也满足家长需求,造成消炎药过量。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广州鼎发眼镜公司黎非反映说,儿童用品的网络市场混乱,品牌五花八门,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些却打着来历不明的品牌,质量根本没有保障。某些商家看到一些外贸商品畅销,甚至会盗用图片,生产出一些伪外贸产品。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他们往往将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为了增加信誉度,有些商家还专门请人刷信用来误导消费者。

北京工商大学姚洪越来信说,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还不足3岁的娃娃越来越多地奔波在“上学”路上。每小时80至260元的学费,家长舍得把大把的钱花在早教上。目前早教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监管机构缺失,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办学标准、师资准入、监督考核等制度处于无序状态。业内还没有建立针对早教质量的评价体系,家长们看早教也是朦朦胧胧,到底好不好谁心里也没底。建议提高早教行业门槛,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北京市工商局经检处魏炳桥说,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儿童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要重视加强儿童用品市场的源头管理,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大对生产加工企业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教育,并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发布紧急消费警示,公布申诉举报电话。强化执法,加强工商、教育、公安、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配合,整合监管执法资源,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本报记者 欧阳梦云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