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认识人工增雨的生态效益
□ 白 松

人工影响天气的投入看得见。比如,飞机作业一次要花上五六万元。飞机的租赁费、维护费等,一年下来,也得成百上千万元。但人工影响天气的产出“说不清”。增加的降水是增雨作业带来的吗?水库库容增加,人工增雨贡献多大?并不容易说清楚。

正因为看得见投入,但“看不到”产出。不少人觉得,一场雨下来,几十万元就没了,这样的买卖不合算。因为不合算,也就影响到了相关部门投入的积极性。人影作业离不开高科技支撑,投入跟不上,技术水平提不高,严重影响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的提升。

实际上,虽然人工影响天气的产出不像生产商品那样直观,但通过评估综合收益,却是相当可观的。世界公认的统计数据表明,人工增雨投入产出比普遍都在1:5以上,比较高的地区能达到1:30。无论是缓解电荒或是除旱减灾,人工增雨对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纯粹利益取向”的做法,是要不得的,不利于人影作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灾害影响扩大但防御能力相对薄弱,水资源短缺但开发力度不够,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加大但应对防范手段不多等众多难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人影作业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喜的是,各级政府对人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目前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已将人影工作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投入也逐年加大,形成了“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的投入机制。我们真诚地期待人影工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