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百姓守安宁”
管清江 孙海强

5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金达莱花香弥漫,沁人心脾。每当华灯初上,武警公安图们边防大队向上派出所女片警刘然便挎上黑色的警务包,骑上银灰色的警用自行车,沿着闪烁的街灯扎进熟悉的小巷。

“到社区后,我一般都是先去行业场所转一转,看一看有没有治安隐患,然后再到居民家中转转。” 刘然告诉记者,当片警的5年里,她利用晚上时间已经5次遍访管区400多户居民。

“居民大多数白天上班,家里没人,加上社区内行业场所集中,人口流动性大,夜晚易发生纠纷案件,晚上走访只能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说着,这个被阿妈妮称为“夜来香”的80后女片警莞尔一笑,“管理和服务是片警的职责,我得根据我的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勤务方式。”

“走访中吃闭门羹就像女孩子吃小食品一样,几乎是每天都会有的事。”刘然说,“刚开始夜间走访的时候,我不习惯,群众也不习惯,有的根本不配合,家里明明有人,就是敲不开门;敲上十几次、二十几次才开门的也有,开了门不配合工作,甚至给脸色看。”

刘然对第一次夜间走访记忆犹新。2007年10月13日,女主人鲁秀冬一开门就很不耐烦地说:“大晚上的,瞎折腾啥呀,以后别来了!”意外的尴尬让刘然委屈得差点儿掉眼泪。“我真想训她几句扬长而去。”刘然说,“但转念一想,我是边防警察,是为群众安全来走访的。边境地区情况复杂,我的工作需要群众的理解配合。我就笑着进了屋,顺手帮她干起了家务。其实群众是最通情达理的。这一下,女主人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我把真情化甘露。”这是刘然写在走访日记扉页上的一句话。她说,“我润民心,民知我心。我始终坚信,只要我是一心为群众好,就没有敲不开的门、见不着的人、贴不近的心”。

管区有个居民,2010年12月刑满释放又离异,心理负担很大,整天怨天尤人。刘然说,“那一个多月的走访,我每天都劝她一个多小时,反复不停地鼓励她放下包袱,乐观迈步新的人生。后来,她不但走出了阴影,还找到了一份自己很喜欢的工作”。

2011年11月5日晚,刘然走访时发现,东社区车棚边的几辆自行车摆放的跟以前不太一样。“我用手电筒一照,发现有两辆自行车车锁有被撬过的划痕。”第二天,所长带着3名民警在车棚旁守株待兔,逮住了偷车贼。

风吹日晒雨淋,刘然像钟摆一样准时地在谙熟的街区里来回穿行。5年夜访,刘然进百家门、察百家情、促百家和、保百家安,她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给管区带来了稳定和安宁。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