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正大与“懒汉肥”
本报记者 李 力 周 琳

田间管理,别人都在自家的麦田里为追肥忙个不停,山东省临沭县郑山镇张南埠子村农民张晓华却很清闲。他只是隔三差五到自家田边看看麦苗长势,看到绿油油的麦苗迎风摇曳,心里很乐呵,而且一点儿没因为农忙耽误了打工赚钱。

张晓华为啥能“农忙时不忙”,他乐呵呵告诉记者,就是因为用上了“懒汉肥”。

啥是“懒汉肥”?就是缓控释肥。如今,被农民称为“懒汉肥”的缓控释肥,在农资市场已家喻户晓,可5年前这个名字还只停留在“新产品”层面,不被农民所熟悉和选用。从产品研发到产业蓬勃发展、从农民不熟悉到积极选用,在这个过程中,缓控释肥行业龙头企业山东金正大公司,发挥了重要的科技带动作用。

率先掌握核心技术

“我这两年用的都是金正大公司生产的缓控释肥,在播种时同时施肥,肥料慢慢释放。一开始用缓控释肥真有点担心,小麦分蘖前效果不明显,后来却慢慢地越长越好,麦秆挺拔粗壮,麦粒饱满,最后一算收成真不孬!”张晓华说,他家20亩冬小麦,去年亩产超1000斤。用缓控释肥这种“种肥同播”的一次性施肥方式,不但省去了普通肥料后期追肥每亩60多元费用,而且节约了雇工费,省工、省时又增产。

张晓华提到的金正大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临沭县。“在公司未上市之前,较之大型国企、外企,我们没有政策、资金优势,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率先掌握核心技术,生产出高端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这是逼出来的发展之路。”公司总裁万连步的话说出了金正大人的心声。在技术门槛并不高的化肥行业里,当普通企业埋头做产品之时,金正大一开始就致力于科技创新,他们的目光一直就瞄准着化肥行业的国际领先技术。

万连步经常带领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人员到国外考察先进化肥生产技术。他们了解到,缓控释肥在国外的价格和技术含量都很高,一般相当于普通化肥价格的2至8倍,而且只用于部分附加值高的农作物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让产品为国内普通农户所用,一直是个难题。

金正大选择的方法是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销售推广、后续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科技创新。

公司副总裁陈宏坤介绍说,在产品研发方面,通过进行缓控释肥机理研究,让研制的肥料产品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

如何降低成本?金正大围绕缓控释肥应用的关键技术,筛选出控释性能好、成本低的包膜材料及组合配方,反复示范、试验,将部分缓控释肥掺混部分传统复合肥。

目前,公司已开发出4套工艺技术,生产了释放周期从3个月到12个月,适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12个系列100余种专用缓控释肥产品。自2006年3月,金正大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正式投产至今,金正大拥有的独创技术、工艺,填补了我国在缓控释肥规模化生产中的空白,其工业化生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营销推广方面,我们开展大规模试验示范。”陈宏坤说。为了让农民“眼见为实”,金正大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等40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来引导农民了解缓控释肥产品。先后在24个省(区市)的小麦、玉米、水稻等30多种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推广,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

改变农民施肥方式

有了好的化肥产品,还要有好的施肥技术。根据缓控释肥产品的特点,2011年,金正大全力推出“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在全国成立500个农化服务队,配置500台农化服务车和1万台种肥同播机,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活动。今年,公司还将继续扩大和深化“种肥同播”技术服务,计划购置15000台种肥同播机,培训30000人次的机播手,配备700余辆农化服务车,同时,建立示范田,召开现场观摩会,创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缓控释肥推广模式。

“种肥同播技术解决了农民习惯撒施、浅施及对用肥量把握不准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肥效,在做到精量播肥的同时做到省工省时,起垄、播种、施肥、镇压一次完成,应大面积推广。”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粟铁申充分肯定了这项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配方实验室主任白由路认为,简化施肥次数是大势所趋,目前一次性施肥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用缓控释肥。缓控释肥如果能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变革。

金正大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农业部也将缓控释肥试验示范纳入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和高产创建示范网络。2012年,为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正式将金正大纳入全国100家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将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的政策和技术优势,积极推广缓控释配方肥。

金正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保持了在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筹建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课题共30余项。截至目前,该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11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

2011年,公司销售收入达74.6亿元,净利润为4.4亿,同比增长39.1%和39.3%。金正大目前已形成年产100万吨缓控释肥的生产能力,产品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并出口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从事缓控释肥研究的科研机构已有30余家,产业化生产企业70余家,年生产能力已超过200万吨,占世界缓控释肥产量的60%以上。2007年以前,我国缓控释肥质量标准还是空白。“过去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技术参差不齐,评价标准缺失,市场混乱,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农民切身利益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说。

金正大积极承担起缓控释肥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据陈宏坤介绍,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金正大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缓控释肥科学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缓控释肥行业的发展实际,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依据数万次的缓控释肥样品检测数据,创建了缓控释肥释放率和释放期测定方法,并先后完成了3个行业标准和1个国家标准。无论是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规范市场的同时,金正大还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我们组建了一支800余名专职技术人员组成的农化服务队,常年到全国各地进行技术培训、测土施肥指导、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服务,在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民现场指导,传授缓控释肥施肥技术。”陈宏坤介绍。仅2011年,金正大累计举办培训班300期,培训农技服务人员、农户6万余人次。

金正大牵头组建“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集聚了产业主要科研、生产和推广方面等成员单位20个,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组织方式,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链。并通过共同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形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广大中小企业,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引领和带动作用。

如今,金正大已经成为缓控释肥行业的科技“排头兵”。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