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W文化漫笔
艺术无疆界 滴灌润心田
李 丹

5月20日10点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我们曾经走遍半个世界,如果必要就再出征。战士们出发!出发!出发!”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雄壮激昂的歌声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这是国家大剧院每周日举办的“周末音乐会”现场,但是今天有着另一份特殊意义——“周末音乐会”迎来了她的第二百场演出,第四十万名观众。对于一个日渐成熟的公益性文化品牌,这确实是一个“再出发”的纪念日。

国家大剧院自营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向广大群众普及诸如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芭蕾舞等高雅艺术,让更多公众享受艺术之美。

一场完美的演出,需要演职人员与观众共同创造,观众的艺术素养直接决定着演出质量。为了提升观众的艺术素养,国家大剧院首先从剧场礼仪入手:每张售出的门票背后,都清晰印有“请勿在剧场内饮食、演出中请勿拍照录影、请勿在乐章间鼓掌”等温馨提示;在免费领取的节目单上,细心地标明曲目各乐章;在演出过程中剧场全程屏蔽手机信号,以免手机铃声造成的尴尬,以及用激光笔善意提醒拍照观众等等。正是大剧院常年来不遗余力推动的“滴灌工程”,为国家大剧院培养了一批懂艺术、会欣赏的专业观众,更为其赢得了一批高雅艺术的拥趸。作为对观众的回报,国家大剧院长期实行低票价政策,500元以下的中低档票由开业之初的72%上升到总票数的83%,而300元以下的低价位票也从43.96%逐步上升到52%。每周末的中国音乐会票价只有40元,让更多普通观众有机会走进大剧院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定位,也决定了国家大剧院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自2008年开始,国家大剧院开始自己运作剧目。4年来,《西施》、《赵氏孤儿》、《乡村女教师》、《托斯卡》、《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等一批艺术价值与人气兼备的歌剧作品先后登上大剧院舞台,并获得高度赞誉。为了普及歌剧艺术,国家大剧院不仅重点打造经典歌剧、加快本土歌剧创作步伐,还在每年的歌剧节期间举办主题活动,在大剧院公共空间每天进行3至5场咏叹调等段落演唱,要求演员在演唱前先对唱段内容、特点等进行介绍,在演唱的同时普及知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这些活动也走出剧院,走进了大中小学、社区、企业。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现已形成品牌,并做到了与国际接轨。

去年,“古典音乐频道”在国家大剧院官网上线,向观众展示大剧院剧目全景实况演出和排练细节,提供上万首古典音乐和优秀民族音乐的高品质单曲视听,并邀请资深乐评人和音乐家为听众解析。这是大剧院一直致力的艺术普及教育的延伸,更是一个24小时永不落幕的“网上大剧院”。

在欣赏歌剧的间隙,记者漫步在灯光璀璨的国家大剧院椭圆形穹顶下,在大剧院开设的纪念品商店流连。歌剧主题杯垫、话剧主题书签、微型乐器模型,点点滴滴融入生活,让人感觉高雅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