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代表着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新起点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正式立项;4年前,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成功首飞;如今,ARJ21-700飞机正在进行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审定试飞,不久将正式投放市场,翱翔于白云蓝天之上。
十年磨一剑。10年来一直伴随ARJ21-700飞机成长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荣怀告诉记者,它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同时追求技术与商业成功的喷气客机,是中国跻身世界商用飞机制造强国的再一次发力,它身上承载着40多年来我国航空人的梦想。
“自主研制”的新内涵
不久前,记者来到了西安阎良,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机库,看到了静静停放的ARJ21-700飞机。记者登上了飞机,它的机舱可以设置78至90个座椅,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ARJ21-700首席试飞员赵鹏告诉记者,这个飞机驾驶舱采用先进的LCD平板显示,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操纵程序简单。
在罗荣怀看来,ARJ21-700飞机的系统集成能力正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谈及此,罗荣怀颇为感慨,在ARJ21-700之前,中国有数十种商用飞机方案都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在近40年的探索里,民机制造开始探索出一套“主制造商—供应商”的飞机研制模式。
一架完整的现代商用飞机往往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其复杂程度超过全球范围内生产和组装的任何一种产品,ARJ21-700飞机选择了19家国际知名系统供应商,动力系统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航电系统是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的、飞行控制系统是霍尼维尔宇航公司的、燃油和液压系统是派克宇航公司的。但是,它依然是中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客机。 (下转第二版)
原因就在于,飞机的市场定位、性能指标以及未来的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的制定,都由我们自己来决策,ARJ21-700飞机的系统集成正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现,中国商飞公司作为主制造商,是ARJ21-700飞机TC(型号合格证)和PC(生产许可证)的持有者。
唯一不同的是,在整个ARJ21项目中,中国飞机制造商的身份从长期的航空零部件供应商变成了主制造商。在ARJ21-700的产业链条上,19家机载系统供应商是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确保项目成功”的原则参与项目。这一商业模式的创新,标志着中国商用飞机研发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的理念得到了全新突破。
“航空公司最需要的飞机”
2006年9月9日,ARJ21-700飞机首架前机身部件交付;2007年12月21日,首架试飞飞机总装下线;2008年11月28日,成功首飞;2012年2月13日,进入型号合格审定试飞阶段。ARJ21-700飞机距离研制成功越来越近……
对于ARJ21-700飞机型号副总设计师辛旭东来说,试飞取证阶段的创新难题一点也不亚于飞机设计以及制造、总装阶段。比如,ARJ21-700飞机需要进行一项“发动机短舱防冰系统结冰条件机上地面试验”,而国内没有可以进行试验的设备,国外设备无法进口,只能自己摸索制造。辛旭东和他的团队硬是从一张国外设备的照片开始,仅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这一难关。2012年2月26日,ARJ21-700飞机进行首次发动机短舱防冰系统结冰条件机上地面试验并表明,在地面结冰或冻雨气象条件下,飞机具有安全运营能力。
历经一次次严格的飞行试验,ARJ21-700飞机的诸多特性展现出来:它在驾驶舱人机界面、维护人机界面和相应操作程序方面尽量保持共通性;它的客舱内装饰和服务设备可以保证乘客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感。原ARJ21-700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吴兴世说:“即使你刚从波音737和空客A320上下来,再乘坐ARJ21-700飞机,在舒适性上也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差异,这就是航空公司最需要的飞机。”
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早在2000年底,世界飞机制造商几乎全部向中国支线航空市场进军。
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罗荣怀告诉记者,ARJ21-700在设计之初,就完全按照中国民航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适航条例来研制,力争同时通过中国和美国的适航认证。这是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商用飞机已经达到国际航空运输安全要求的水平。
罗荣怀说,ARJ21-700飞机能飞起来,表明我们在现代商用飞机的设计、研制方面已经取得重要成果,我们只有自己拥有雄厚的实力才能赢得国内外同行和市场的信任与尊敬。根据预测,未来20年,国内支线客机市场需求将达到900架,国际支线客机市场需求将超过4000架;如果我国拥有足够的设计、生产和管理能力,20年后,ARJ21-700将为我国整个航空产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如果各个层面都能够不断形成更多的共识,ARJ21-700飞机将成为我国第一架真正实现追求技术领先并获得商业成功的商用喷气飞机,将为我国的大型客机实现技术成功和商业成功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