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眼光要向“内”。
23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对此进行了部署。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铁道部、卫生部等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及细则,为“稳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聚焦这些陆续出台的政策,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有一个共同点——扩大内需。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将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密集出台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的细则,将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启动推广节能家电、继续支持家电下乡,将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稳增长”的根本出路。
其次,这些政策有连续性,大部分是既有政策的深化、细化和微调,并非“另起炉灶”。对于今年的经济形势,早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有着准确的预判,明确“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当前经济持续下滑的走势,让“稳增长”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从而加快了政策出台及落实的力度。
第三,这些政策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货币政策重在调总量,双政策形成合力;一方面在大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将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政府调控和民间投资相得益彰。
温家宝总理近日考察武汉钢铁集团,在了解了企业对克服困难所采取的措施之后说:“我再给你们加一条: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坚持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扩大市场份额,闯出发展新路。”
实际上,这也是在提醒广大企业,越是在外部环境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眼光向“内”,苦练内功,要坚持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找准需求、开拓市场,在增强适应力、应变力和竞争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本领。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微观基础,也是“稳增长”的基石。企业兴,则国家强。
可以说,政策发挥的是外部促进作用,而加快结构转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以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和内生消费持续增长为特征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才是“稳增长”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