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曾是浙商们用心血和汗水创业、踏实苦干守业的写照。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一些浙商的功成名就而丧失,反而在近些年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愈发彰显出来。在海宁采访时,恰逢钱塘江午潮,放眼那汹涌而至、势不可挡的潮水,我们感叹着今天浙江人争当时代弄潮儿的精神不减。
创业勇气不减当年
从竹地板到竹家具,从竹纤维毛巾到竹叶黄酮饮料,在浙江安吉县永裕竹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一根毛竹被开发得淋漓尽致。公司董事长陈永兴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2000年公司成立之初,竹产品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产品附加值低。可陈永兴却对开发这漫山毛竹信心十足,东拼西凑数百万元,引进德国高端设备,建起了漂亮的厂房。而当时一般的竹加工企业设备投入不过10来万元,陈永兴的做法让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
为了宣传竹产品,陈永兴甚至去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少外国客商都看好竹子产品的环保和耐用,这给了陈永兴信心。在竹地板这种产品做出点眉目后,陈永兴又通过提升生产技术、拓展产品类型来谋求企业的转型升级。如今,陈永兴已实现了第一轮的产品升级换代,“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开发竹制风能发电机叶片,进一步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的目标迈进。”
如果说浙北的陈永兴还算首次创业,那么在浙南的台州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却是实实在在“二次创业”。
从一个手工作坊成长为拥有几千名员工的缝制工业巨人,邱继宝和他的飞跃集团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杆。然而三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以出口为主的飞跃集团几乎彻底垮掉。倾注了半生心血哺育的企业,突然之间可能“活不下去了”,邱继宝直言,“当时的感受真的是生不如死。”
“不转型过不了难关。”邱继宝说得恳切。2009年初,飞跃集团确定了大力发展高端成套缝制设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并进行了企业重组,从单一股权到股权社会化。主营业务重组之后,企业长期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一股独大、决策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毛病,全部一次性解决了。
“坚持实业不动摇!”邱继宝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做好实业是根本,实业是我们的命和根。”如今,飞跃集团不仅保持着行业排头兵的地位,而且看到了大提升、大发展的光明前景。
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必须着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穿行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的走廊,董事长白骅指着洁净功能区内的设备,如数家珍:“这台细胞反应器从德国引进,价值80万欧元,主要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和表达。2007年投产以来,主要用在临床样品的试制和生产上。”
这座静悄悄的中央研究院集中了数百名高端科技人员,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海正药业的主要研发基地之一。近年来,实施以“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研发战略,成为这家国内制药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驱动力。
“原料药做得再好,也是给国外医药企业代工,产业链上的附加值低,这逼迫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不得不加快转型。”白骅说。“十一五”时期,国内制剂业务成为海正药业重要的业务板块,6年间总量增长3倍;同时,国际制剂业务实现良好开局,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已成功进军欧美等高端药政市场。
一个个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带动海正药业实现一个个新跨越:“十一五”时期,公司承担了43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共开发了新药135个,高新技术产品的贡献率达70%以上;“十二五”时期,海正药业又承担了12个国家级新药创制,公司的生物基因研发进入了冲刺阶段。近年来,海正药业每年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已占公司同期销售收入的8%以上。
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就不能等靠要,而是要在产业链高端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浙江很多企业的不懈追求。
在衢州开山集团的车间里,一些大小、粗细不一的螺旋状零件整齐地码放在地上。“别看这些零件个头不大,可生产每一个都差不多需要近50个小时。这些螺杆主机零件生产是我们的专利技术。”开山集团党委书记江锐颇为骄傲地说。
螺杆式空压机的“心脏”是螺杆主机,此前,我国几乎所有的螺杆主机都依靠从国外进口。为了掌握螺杆主机制造技术,开山集团没少碰钉子。“技术是别人的,人家怎么会轻易告诉你。”江锐说,“既然学不来,那就自己干!”2004年,开山集团决定开发螺杆主机项目。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开山集团打破了外资企业技术垄断,于2007年完成第一代螺杆主机型线设计和工艺设计,结束了我国螺杆主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成功打造了空气动力中国“芯”。如今在国内市场上,螺杆空压机的价格也因此从过去的每立方米1万元降低到了5000元。
在拓展中转型升级
“过去卖汽轮机单机,市价大概是几百万元。现在集团提供厂房建设、流程布置、设备安装、机组运行全套服务,公司不仅销售设备,还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这种‘交钥匙工程’价值数千万元,是过去的10倍。”在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忠海谈起企业转型感触颇深。
近年来,在工业汽轮机领域,劳动密集的传统制造业利润减少,知识密集的服务业利润增加。聂忠海坦言,占国内工业驱动汽轮机市场近八成份额的杭汽轮,今年以来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要在新形势下提高获利能力,必须将竞争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杭汽轮集团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实施了再造,将过去制造业中的客户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向用户提供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工程总承包、BOT等服务。这些服务为集团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杭汽轮集团注重上下游产品链的延伸。通过引进日本三菱的技术,进入工业汽轮机上游产品燃气轮机、压缩机的制造领域;通过收购杭州发电设备厂,实现了向下游发电机产品的延伸,增强了在设备成套供应领域的定价权。“随着工业领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和节能减排需求的加大,杭汽轮集团产品与服务的使用领域,已经覆盖了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建材、制药、轻纺等所有工业领域。杭汽轮集团的服务型制造之路会越走越宽广!”聂忠海胸有成竹。
做强主业,延长产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要效益,这在杭州万事利集团和海宁皮革城得到了体现。
在杭州,走进万事利集团的产品展示厅,真丝旗袍、丝巾、睡衣、领带等传统丝绸产品款式新颖,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用丝绸作“纸”装帧成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还有传神写意的真丝织锦画卷。“我们现在不仅开发丝绸礼品、纪念品,还提供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礼服定制……”年轻的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微笑着递过来她的名片——竟也是由丝绸材料制成。
近年来,万事利集团退出与丝绸无关的行业,潜心坚守丝绸本业,重塑商业模式,从单做丝绸面料拓展到生产丝绸文化产品,万事利将文化创意、高科技与传统丝绸产业融合,打造丝绸高端新兴产业。
虽然是交易淡季,但海宁中国皮革城大楼外的空地上,仍然停满了来自省内外的汽车。据海宁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加林介绍,2008年皮革城投资6亿元,兴建了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的皮革品牌风尚中心,这是国内首个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的总部商务区。
“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海宁皮革产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步消失,传统竞争力逐渐下降,转型升级是必然要求。”海宁市委书记林毅说。“建立皮革品牌风尚中心,是为了加强海宁皮革业在设计、研发、营销、品牌等产业链两端的功能,打破过去海宁皮革产业重制造而轻设计、营销的局面,提升皮革产业价值链,向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进军。”
浙江的实体经济回归、转型升级,离不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从制造企业到专业市场,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创新是转型的根本战略”、“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以创新为引领,浙江企业孜孜探索,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