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车四方奔驰在创新的轨道上
本报记者 齐 慧

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的前身是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四方工厂,改制之初的2003年销售收入为13亿元,2011年这个数字跃升至24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8年的时间增长18倍之多。如此快速的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创新!”南车四方总工程师龚明的回答简单有力。

来到南车四方采访,最先引起记者兴趣的是一列有着炫酷外形,车头像一把宝剑的高速列车。“这列列车就是我们去年底完成的时速500公里高速列车的试验车。”南车四方副总工程师梁建英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对500公里高速列车做试验。”

在南车四方的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记者见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幕:500公里试验列车在滚动试验台创造了国内实验室的最高速度:605公里/小时。

“这个成绩源自南车四方超前的科研规划。”龚明说,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为尽快追赶国外先进技术,2004年南车四方开始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研制“高新技术之大成”的高速动车组产品。在战略实施之初,南车四方就提出了“1比7”的投资理念,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以7元资金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近年来,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都高达十几亿元,正是这种技术投入和投资理念为南车四方超前的科研规划赢得了先机。

据龚明介绍,公司在做科研规划时,坚持“制造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开发机制。新产品研发时先研制一个“样机”,这个“样机”就是市场的“预研产品”,样机注重技术创新,坚持“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原则。仅今年,南车四方科研规划的“预研产品”就有十几种。

在这样的创新规划下,成果脱颖而出。被誉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典范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就是“样机”演变而来的,CHR380A有一张真正意义的“中国面孔”,为了全面验证其技术性能,2010年南车四方研制了一列搭载新头型“火箭”的试验列车,该列车在郑西、武广线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各项试验,行程4万多公里,最终在样机的基础上诞生了CRH380A。

技术的创新并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在南车四方看来,如果说科研规划为创新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那么研发体系和平台建设是南车四方的“长青基业”。所谓的研发体系就是充分利用南车四方所拥有的行业内最多的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即国家高速列车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汇集全国的优势科研创新资源,为我国高速列车的持续创新提供全面支撑。

所谓的平台建设就是设计、制造、产品三大技术平台建设。南车四方的设计平台包括设计标准、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手段和产品试验验证能力等;制造技术平台包括工艺设计、工艺规范、工艺执行等;产品技术平台包括产品技术的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以及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质量、可靠性、服务等等。

“你们之前看到的500公里试验列车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的试验平台。”梁建英介绍说,“南车四方将用它在高速列车轮轨关系、弓网关系、流固耦合关系三大基础理论研究,安全可靠性研究、新材料应用研究、节能新技术研究三大技术研究上做前瞻性、深层次的技术探索。”

有了强有力的平台、体系支撑,在企业自身创新、产学研联合创新以及与供应商协同创新三种创新模式的有效组合中,南车四方作为创新主体,始终掌控着企业研发设计的主导权。

“我们掌控追求的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研发流程的严谨性、周密性和科学性,反复的分析、论证和试验验证。”南车四方技术中心主任马云双说,以CRH380A“火箭”头型的仿真计算为例,南车四方联合中科院力学所,采用2836个核的计算机机群,1个院士、8个博士生导师、25个博士研究生和南车四方的设计骨干在4个月的时间内共进行了超过300个工况的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正是研发流程每一步环节都走得异常扎实、对技术的求解精益求精,才确保了CRH380A的品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