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报网连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凑节约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不二选择
龚 玺

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历史性突破50%,达到51.3%。这一数字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业人口,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城镇化道路将面临更多挑战。

首先,要认识到我国城镇化质量还不高,二元结构仍然存在。我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等都还没有完善,大量的人口拥向这些中心城市。如2010年城市化率是46.59%,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无法享有城镇居民待遇。

“半城市化”是描述当下农民进城后的状态。农民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其次,城镇化发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城市为了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采取不断地向周围地区扩散与渗透的发展模式,外延的蔓延,使城市“地盘”不断扩大。这种“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使城市无限膨胀,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急剧恶化。由此也带来城市交通拥堵不堪;城市绿化覆盖太少,以及供水、供电等需求日益增长。

既要创造条件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又要推动发展模式转型,保持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解决和化解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走紧凑节约型的发展模式。

在对外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中,专家认为,我国必须走紧凑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美国的快速城镇化基本上是粗放式的,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地工业化、产业化来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早期,积极扩大城市规模;城镇化中后期,引导人口和产业外迁郊区。因为城市蔓延,一个美国人所消耗的汽车相当于5个欧洲人,美国在全世界只占5%的人口,但是消耗总的资源和能源占全世界30%多。

欧洲的城市化保持了紧凑型发展模式。其城市化发展在先,机动化在后,即城市定型之后才出现小汽车普及性进入家庭。在城市空间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的传统空间结构限制了小汽车的使用。1000个美国人拥有850辆小汽车,而1000个欧洲人拥有还不到500辆小汽车,而且实际使用率比美国低许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

我国的城镇化有其特殊性。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城市建设坚持每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万人的规划标准,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城市建成区中,空间密度比较高的一类,按理已经属于紧凑发展了。但由于我国的城镇化与机动化同时发生,于是才出现了一系列“大城市病”。所以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既要避免美国的郊区化,又不能完全照搬欧洲的经验。

我国城镇化发展,就是要超越欧洲国家模式,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紧凑节约型城镇化模式。

一是城市转型要兼顾城市资源,注重城市文化。在城市转型和重构的过程中,大规模改建不仅会摧毁有特色、有活力的建筑物,还会摧毁城市文化和城市资源,同时也导致城市宜居环境的丧失。因此,要避免“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式的大规模“城市更新”运动,让城市发展更具特色。

二是要走一条以生态、绿色为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为了改变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经有英国、法国、日本等不少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了生态城镇的建设。我国的天津、海口、武汉等城市也已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生态城镇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三是大城市建设与小城镇要协调发展。一味发展大城市,将可能面临经济和社会巨大的风险,“城市病”蔓延、社会矛盾滋生,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会更加突显,给管理带来更大的负担。小城镇既是城市的产业、文明、文化向农村辐射的基地,又为农村提供了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质量提高的空间载体。目前,我国多个省市都在打造特色小城镇,尤为可喜的是,这些小城镇还在特色中融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等现代元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走一条适合国情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借鉴、发展和提高上下功夫。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施既紧凑又节约且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城镇建设,为百姓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