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南省常德农村的22岁女孩郑秀玲,刚到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一家餐馆当服务员就遇到工作难题。她尝试着走进了街道创办的“外来妹之家”。在这里,贴心的开导、合理的建议一下就让她豁然开朗。
“看,这里有外来妹健身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有心事我们可以走进悄悄话吧,或者拨打温情热线。”郑秀玲说,她和姐妹们在这里接受“怎样做一名光荣的打工者”等学习教育,参加各式技能培训、倾诉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困境。“外来妹之家”还为女性流动人群量身定制一系列关怀举措,“真的就像家一样!”
曾经,本地人与外来人员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生活状态犹如两条“平行线”,城乡隔膜造成外来人员的飘零感。怎样才能让外来客与本地人“心手相牵”?“故乡亭”、“幸福家园”、“安居港”等一系列服务外来人员的温情机构在长沙市的社区涌现,积极提供服务,热心帮解难题,换来了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的“亲如一家”。
潘家坪108号是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大院,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在此建立起“幸福家园新居民活动站”,所有流动人口在这里统称“新居民”。此外,社区还将800余农民工档案记录在册。新居民在小孩入学、体检、选举与被选举、参加社区活动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自从有了“安民港”外来务工人员工会,芙蓉区走马楼社区的外来人员“惊喜”不断:孩子没书读、工作不稳定、工资支付不到位……一个个棘手的问题都有人主动“揽”过去帮忙解决。益阳人李亚夫的儿子要转学到长沙读书,却不知如何办理手续,工会和社区一起帮他联系学校、出具证明、往返协调,终于使孩子顺利入读楚怡小学。
芙蓉区文化馆、图书馆设立全区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总部,定期举办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文艺演出、读者沙龙、讲座培训等活动,“芙蓉区求知大课堂”每周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健美操、拉丁舞、礼仪化妆、声乐等艺术培训。13个街道文化站均设立了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分部,还和7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起开辟了绿色网吧、多功能活动室。
如今,“白领驿站”、“爱心港湾”、“老街坊影院”、“农民工文化集市”、“小小鸟巢”等已成为品牌活动。挖掘出龙点睛艺术团、振升铝材金刚艺术团、金色童年艺术团、八分音符艺术团等15支外来务工人员艺术团,培养了华旭组合、张印龙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外来务工文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