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佛山“无影脚” 闯出科技新天地
本报记者 佘惠敏

受影视剧的影响,一说起广东佛山,人们很容易想起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武术大师。如今,这个集“中国家具名城”、“南国陶都”、“岭南成药之乡”等美誉于一身,诞生了李宁、健力宝、美的电器等中国驰名商标的经济强市,正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他们以科技为推手,谋求产业的转型升级,用讲求实用的佛山“无影脚”,闯出了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天地。

自2009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至今,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佛山中心共引进中科院研发团队36个,研发人员350多人;中科院相关研究所与佛山各企业合作项目500多项,已形成产品60多项,实现产业化30项,带动产值300多亿元。

让科学家接地气

中科院与佛山的合作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

由于中试和产业化阶段缺乏资金投入,很多科研成果发完论文就束之高阁,转化率不高。不过,科研机构差钱,民营企业活跃的佛山不差钱,这里有充裕的金融资本。2011年末,该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116.8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707.06亿元,这两个数字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如何将民间金融资本吸引过来?

“我们有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我们有了成果,再找企业进行技术成果转移;一种是‘自下而上’,企业有需求,向我们提出课题,利用我们的科研资源进行技术对接。”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李昌群,原本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谈起这几年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感慨地说,“从这几年的经验看,‘自下而上’的成功率更高。”

“自下而上”的科技成果转移方式,让科学家接上了地气,使科研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给企业家装“天线”

佛山与中科院的合作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佛山与中科院的合作是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悦伦说,“佛山的实体经济有深厚传统,有一大批做实业的本土企业家,但这些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需要中科院这样强有力的科技推手来帮助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的家具产量全球最高,却处于产业链低端。佛山市的顺德就有很多这样的小家具厂,采用的是多年以前的技术和生产设备,连锯一块带曲线的木板都需要工人手持木板操作,粉尘大、噪声大,还有一不小心被切断手指的风险,现在已经很难招到合适的工人。其实,在生产线上加一个网络控制系统就能实现全自动的木材加工。

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陈冰冰的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与佛山市顺德区威德力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了解决前述难题的木工曲线锯装备。

“传统制造业对高端装备需求量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高端装备的研发需要多学科的高度集成,企业养不起这么多各专业的研发人员,甚至都不知道该去哪找人。我们可以把各学科人才组织起来,帮企业建立起跟国际接轨的研发体系。”陈冰冰表示。

用新机制赢未来

对中科院和佛山市来说,各有所长、各取所需只是产生合作的基础,而长效机制的建立才是长期合作的保障。

在3年的合作中,双方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中科院各院所与佛山市各区、镇、企业建立了一个中心、7个分中心、15个平台和4个在建平台,既有多所、多专业联合的系统集成,也有从项目合作开始的团队建设和资本融合。

中科院与佛山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的成功合作,被誉为“佛山模式”。双方今年3月已再签合作协议,决定在中科院佛山中心基础上共建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市科技局长胡学骏说,作为一项推进保障措施,将新设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引导基金“院市合作产业化投资基金”,用以鼓励中科院产业化项目、技术和团队在佛山落地。

“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目标,是建设属于佛山的永久性创新平台。”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副局长孙殿义说,研究院要为佛山制造业企业提供世界级水平的服务,“依托中科院资源,真正把区域创新能力建设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