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调整打开发展新空间
马志刚

近一阶段,我国经济再平衡态势明显,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这不仅体现在国际收支更趋平衡,体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加大,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的局面正悄然发生变化,还体现在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有趋向协调的迹象。从我国加快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分析,未来这一趋势仍会继续,必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从统计数据看,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为54.2%,消费贡献51.6%,投资与消费对GDP贡献的差距较2010年收窄8个百分点左右。今年一季度,消费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而且,长期以来贸易、资本双顺差的不利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减少了央行发行相应基础货币对冲的数量规模,大大降低了流动性过剩推高物价的动力;投资趋缓且结构继续改善,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9%,中部地区增长27.1%,西部地区增长26.9%。从最近一些地方的实践看,调结构、转方式步伐也在加快:在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创新资源聚集度稳步提高,万元GDP能耗、污染物排放逐步降低;在广东,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民营经济比例不断上升;在浙江,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正日益加快……

目前,人们对这一经济再平衡发生的原因尚存在不同认识,有的认为是我国主动调控的原因,有的则认为是世界经济再平衡造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乃大势所趋。内外需结构仍不合理,一二三产业不协调,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结构不调整,不仅长远发展不可持续,而且当前平稳较快增长也难以保持。现在,我国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前列,但人均国民收入仍排在世界百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突破工业化国家的历史峰值,很难再有大的扩张,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且,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结构调整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长期占优势的压力,其他新兴经济体要素潜力正在发挥的现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都要求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下大力气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真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转型本身也是发展,而且是更可持续的发展。结构调整在有效破解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比如,目前我国仅节能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一项,规模就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还会再翻一番,将给经济带来强大拉动。又如,最近印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再比如,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全球“云计算”领域将有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

这对广大企业来说,都是难得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显现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不少产品外需急剧减少,出口增速下滑,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增大。现在,面对内需越来越重要、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加快、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新形势,企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深入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着重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和竞争力强的产品,着眼开发市场前景好和竞争优势强的产品,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市场畅销的产品引领市场,引领需求,引领消费,在结构调整中捕捉商机、实现发展。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